中國的臉部辨識技術領先全球,全國設置超過6億3000萬台具此功能的監視器,除了維持社會安全,同時監控政治異議分子和少數民族,而這項技術不僅用在人類身上,現在也要對家畜進行臉部辨識,《華盛頓郵報》24日指出,由於鄉村人口減少,能做粗活的人力有限,利用此技術能協助記錄家畜狀況。
康乃爾大學校友開發技術
「這系統非常厲害,能夠讓工作變得輕鬆許多」,中國河北省一處農田管理人何葉(音譯,He Ye)告訴《華盛頓郵報》,「當計重功能設定好後,我就能隨時掌握牠們的體重」,且若所養的牛隻出現病症或其他問題,他的手機會立刻收到通知。這款系統是由中國科技公司Beijing Unitrace Tech開發。
Beijing Unitrace Tech創辦人趙金石(音譯,Zhao Jinshi)畢業自美國康乃爾大學,他公司開發的系統透過動物臉部輪廓和斑紋形狀,拍攝50張不同角度的照片,以此建立辨識功能,且農場飼主可經由裝在飼料槽和擠奶站的監視器連線,從系統下載家畜的健康、受孕、妊娠等資料。
DYSTOPIA UPDATE: #China is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t developed on farm animals to track health conditions, insemination dates and pregnancy tests.How long before they use this tech on people (If they haven’t already)?https://t.co/MrQjpSnTVA
— Jim Banks (@RepJimBanks) August 24, 2020
趙金石稱:「我們可以知道牛隻喝多少水,吃多少東西,以及一天有多少時間進食。」他表示,當家畜從戶外圈養處走進擠奶站的通道上,人工智慧系統能偵測出家畜不適徵兆和不尋常行為模式,飼主就能立即處理,不用推測家畜可能發生什麼事。
辨識系統分析家畜健康狀態
家畜耳朵或腳踝上的電子感應器,讓系統感應收集資料,但牛隻會試著擺脫綁在腳上的東西,且牛隻很有好奇心,加上農場內到處都是水和泥巴,使得裝電子感應器和監視器都有挑戰。「只要有些微改變,牠們都會注意到」,趙金石說,牛隻看到新東西,都會用鼻子去靠近或是舔拭。

由於河北省政府希望2年內讓牛奶產量倍增,趙金石推出的辨識系統符合需求。何葉直言:「牛奶產業徹底變了,現在生產牛奶的標準很多,變得更嚴格,包括殺菌及其他衛生規定。」《華盛頓郵報》稱,「智慧農業」改變產業模式,而中國科技公司紛紛推出相關系統。
《華盛頓郵報》提到,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開發辨識豬隻聲紋的系統,從叫聲分辨豬隻是否生病;購物網站「京東」(JD.com)也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個別豬隻的餵食模式。紐西蘭農業研究機構AgResearch科學家佐貝爾(Gosia Zobel)認為,這些技術對農場有益。

中國藉科技增加食物產能
「顯然有農場科技適用性、可監視對象,以及數據資料處理等限制」,佐貝爾直言,「但若對動物福祉有利,值得交涉這些挑戰」。澳洲雪梨大學教授蘇卡瑞(Salah Sukkarieh)稱,隨著人口老化、勞力短缺等因素,世界各地開始提升科技化,而中國則推動增加內部產量。 (相關報導: 「老大哥」防疫無所不在?俄羅斯全面動用臉部辨識系統 莫斯科17萬部監視器緊盯隔離者 | 更多文章 )
蘇卡瑞說:「這些技術的好處在於讓個農地的每平方公尺能有最大產量,同時降低不穩定性,這對中國來說關係到食安及國土產量。」《華盛頓郵報》稱,中國需要糧食的人口占全球22%,但只有全球10%耕地,因此中國借用科技之力,提升食物標準和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