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最有興趣的人,就是自己!」一窺FBI間諜如何在聊天中用「一句話」就贏得一條人脈

為何優秀的間諜都很少說話,大半時候只是提出問題、安靜地聽,卻能獲得他人信任?(圖/すしぱく@pakutaso)

你是不是有過無話不談的好友或同事,花了幾年建立起來的信任,一瞬之間化為烏有,從此陌路,再也不往來?

信任,恐怕是人類互動裡最強大的力量,甚至勝過愛。但它也如此脆弱,只要摻雜絲毫懷疑,耗費多年心血培養的信任,就會分崩離析。

失去信任,就像跌入地獄

我有個同事名校畢業,資質優異,進公司五年來,認真負責,做事正確無誤,令人高度信任,所以基本上,我是完全授權,讓他百分之一百做主,而他也不負重任,總能交出令人激賞的成績,我一直以為我們的信任關係堅實不可摧毀。

直到兩個月前,我發現他有一件事情嚴重拖延,產生不信任,要求看過他經手的全部工作。事實上,我的敏銳並非空穴來風,他馬上就告訴我,他要離職去創業。是的,他分心了,無法專注如昔。

於是我收回信任,而他的反應也很正常,因為沒有人在不被信任時是舒服的,我們像兩頭刺蝟,盯著對方,卻不能靠近,也做不了事,都掉入地獄,陷入痛苦中。

間諜,教你信任敵人

此時我讀了一本書,讓我豁然開朗,從地獄中走出來。這是FBI特別探員羅賓德瑞克(Robin Dreeke)寫的《如何讓人信任你》(The Code of Trust),起初我半信半疑,因為大家都知道,間諜是天底下最不可信任的人,竟然反過來教人信任,未免荒謬。讀完之後,卻不得不由衷佩服,還認定再也沒有比間諜更適合教人信任的。

後來,德瑞克把這套心法整理出來,在FBI擔任反情報行為分析專案主管,教所有探員有效地贏得敵人的信任,其中充滿了經典的智慧。

在這個速成的時代,建立信任被化約為各種操縱形式,好像「信任」是一場競賽中要贏取的目標。但是德瑞克說,這種建立在謊言、操縱、勸誘上的信任,薄弱而虛假,一夕之間就可能崩毀殆盡;因此,唯有把對方的需求放在首位,真心在乎他,放手讓對方主導,因為—

「信任最吸引人的特質,是謙卑。」

一杯咖啡,救了一千人

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是以對方為重,放下自我,也放棄批判,肯定對方。聖經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和中國人說「己所不欲,無施於人」是一樣道理,但是這兩個教誨都是從自我出發,以己度人,難免自以為是,不過是「黃金法則」等級。德瑞克提出「白金法則」,他說:

「以別人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們,即使他們想要的和你的風格不同」。

德瑞克手下有一名探員,要和中東一名重要線民會晤,線民是富豪,連回家都是包機,可是不給時間與地點,顯然不想見面,怎麼辦?德瑞克建議探員,用對方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們,選擇線民想要的地點。

探員就去調查,發現線民對家鄉最懷念的,是馥郁醇厚的咖啡和茶,以及與他父親一起釣魚。於是打電話給線民,讓對方挑選,一家是位於碼頭邊的星巴克,一家是海邊度假區的高檔茶屋,或是在日落時分,租遊艇出海釣魚。 (相關報導: 冏星人自揭9歲遭父親友人「性侵、虐待」…名作家痛批:父母是共犯!根本不配生兒育女 更多文章

線民被探員的貼心深深打動,挑了星巴克,因為他自己有船。後來在敘利亞內戰期間,線民成為無價的助力。在一場危機裡,那杯咖啡挽救超過一千個平民免於轟炸。顯然,能夠讓人把防衛心降到最低點,最自在的地方,就是對方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