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台灣拒絕的一代菁英:台大畢業留美成「黑名單」 海外台獨健將憶返鄉賭命之旅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妻子毛清芬(謝孟穎攝)

明明能有大好前程,為何甘願成為「黑名單」、數十年回不了家鄉?台大畢業後與前駐日代表羅福全結婚、前半生幾乎奉獻予政治犯救援工作,資深台獨運動者毛清芬今(18)日下午受邀至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進行演說,談起1988年冒著遭捕風險持假護照從美國返台、之後還被地檢署寄傳票指「違反國家安全」的往事,毛清芬笑:「我回家,還是觸犯國家安全耶!」

本省人淪「二等國民」、人民不敢說話 海外揭二二八事件引台獨思潮

距今近60年前,公開談「台灣獨立」可謂賭命、二二八事件更是在台灣不能提的禁忌歷史,但在美國仍有一群留學頂尖名校的學生不惜背上「叛亂」之名也要做台灣獨立運動,毛清芬與其配偶羅福全即是其中之一。

畢業於台大、相攜前往美國常春藤名校留學,這對夫妻本來可以有平凡順遂的人生,卻為了爭取台灣人自由生活的權利,長達2、30年無法回到故鄉。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謝孟穎攝)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謝孟穎攝)

憶起台獨運動為何興起,毛清芬提出第一個原因,台灣人(本省人)身為「二等國民」的年代:「國民黨在戒嚴下的台灣,台灣人是二等國民耶!若是你去看台灣人當時在政府官員裡的比例,民意代表清一色是大中國那兒來的嘛,這也引起海外台灣人『要有自己的國家』那款的心理……」

此外,1949年中華民國開始戒嚴後,人民不敢說話、看什麼書都會被管、連二二八事件政府血腥鎮壓過程也是絕口不提。到了1961年,於日本創辦的雜誌《台灣青年》於創刊周年首度推出二二八特輯、公開當年被捕殺害的台籍菁英名單,對當時海外台灣人思想造成極大衝擊。毛清芬說,當時刊物還被有系統地寄去美國、澳洲,原本以日文出版,後來為擴大觀看客群才加入中文版。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妻子毛清芬(謝孟穎攝)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妻子毛清芬(謝孟穎攝)

與林義雄母親通最後電話、替陳文成家屬發聲 兒怨「常覺得自己像孤兒」

1960年代,「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海外成立,羅福全積極參與運動、毛清芬亦協助刊物出版與台灣政治犯救援工作。美麗島事件發生時,毛清芬與國際人權組織一齊爭取公開審判,而1980年美麗島事件被告林義雄家人遭滅門之「林宅血案」,她是當天最後一個與林義雄母親通電話的人,早上才聽老母親泣訴兒子可能遭刑求、下午就從呂秀蓮姐姐口中得知林義雄家人已遇害,那是她永遠難忘的傷痛。

1981年,海外第一份台灣人報紙《台灣公論報》創刊,毛清芬是幕後第一推手,在缺乏美工、專業排版的情況下每日工作到清晨印刷刊物,陳文成命案發生後即與陳妻取得相關照片,快速把訊息帶給海外台灣人。

羅福全在外奔波、毛清芬在家也不得閒,她曾為了《公論報》忙到沒時間做點心給孩子吃,孩子一看到報紙就說「討厭」,當資深台獨運動者到家作客、毛清芬為他開燈時,兒子還會嗆:「妳不是說他『在黑暗之中』離開台灣的嗎?那不用幫他點燈啦!」

直到孩子長大成人,毛清芬說,大兒子常還是對父母不太諒解,常覺得自己像「孤兒」,這也是許多海外運動者承擔的代價。 (相關報導: 「反同志教育公投有違憲高度疑慮」台大教授劉靜怡:中選會可以駁回 更多文章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謝孟穎攝)
2018年3月18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真人圖書館:海外的人權運動」(謝孟穎攝)

持假護照闖關回台灣 「回家」是場隨時可能被逮捕的賭命之旅

最為沉痛的代價,或許是連回台灣都會被控違反「國家安全」。解嚴後的1988年,當時台獨聯盟有計畫讓海外台獨成員回台灣亮相,盼達成「返鄉運動普遍化,台獨運動公開化」的效果,冒著遭逮捕風險、公開展出被視為禁忌的台獨運動者身影、公開說話,而毛清芬即是第一批成功「闖關」回到台灣的女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