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兩岸水果大戰的另類觀察─被害妄想偏執或刻意升高衝突?

中國宣布暫停台灣水果釋迦、蓮霧輸入。圖為台灣釋迦與蓮霧。(資料照,柯承惠攝)

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會認為,「政治上把對岸當敵人,經濟上把對岸當財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我推敲出好幾個可能的原因,包括一廂情願的自利思考(wishful thinking)和權力的傲慢(arrogance of power)。

我用自利思考解釋台灣詭異的對中關係──政治敵對但經濟相依 (參閱風傳媒...葉日武觀點:務實的台灣人,什麼時候學會一廂情願的利己思考的?),然後間接的用權力的傲慢解釋台灣人對於大陸民眾的鄙視 (參閱風傳媒...葉日武觀點:我們是天龍人,對岸是賤民?或者只是「仇人眼裡出東施」?),本文則以兩岸水果大戰為標的,推敲另外兩個可能的原因。

非無腦之徒的自覺

繼3月份的鳳梨之後,台灣的釋迦和蓮霧也在9月份被中共暫時禁止進口,隨後就引發藍綠政治人物、媒體、和名嘴的集體自嗨式嘴砲轟炸,一面倒的將之視為中共對蔡英文政府的報復,似乎不罵上一嘴就顯不出自己的愛台立場。

這其中,真正的學者專家勘稱噤若寒蟬,只有少數非專業人士提出異議,例如前工商建研會理事長吳思鍾建議應該先追查真相,而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則指出,對照紐西蘭6月禁止台灣芒果和荔枝入境,農委會未免「雙標太明顯」。

然而,「追查真相」的呼籲沒能激起一點水花,「雙標」的質疑則直接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斥為「無知」。這是想當然耳──總統都已經出面定調了,怎麼可能輕易改變立場,而且以「非專業」的身分提出異議,在植物檢疫這種專業議題上,必定只有被農委會吃得死死的份。

20210927-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7日於立院接受媒體聯訪。(顏麟宇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提出的「雙標」質疑駁斥為「無知」。(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對植物檢疫也是大外行,但我不是無腦之徒,從台灣的第一時間反應就覺得其中有蹊翹,宛如法西斯一言堂的譴責聲浪更讓我心驚。這篇論述將說明我所看到的部分疑點,然後代入學術理論來進一步推敲,而本文標題後半段就是衍生的假說。

兩岸水果大戰

中秋前夕,中共海關總署宣布,暫時禁止台灣蓮霧、釋迦進口,並表示從中檢測到「有害生物」。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我們的總統說話了,行政院長譴責了,農委會自然一馬當先,接下來國民黨也跳下水,至於媒體人和名嘴就不用說了,例如有媒體直接掛上「出奧步」和「粗暴卑劣」等標題。

奇怪的是,按理兩黨在對岸都應該有一些消息管道,但藍綠陣營和派有駐北京記者的中央社,都完全沒有放出「據瞭解…」這類的訊息。更奇怪的是,眾多自詡為「新聞與言論自由捍衛者」的媒體人似乎全部昏了頭,完全沒有人去採訪植物檢疫專家和水果出口商──前者可以指出水果貿易病蟲害常見的處理方式,後者可以說明過去水果出口到對岸時,發現病蟲害之後的確切處理方式。

於是,我們很快的就被一堆義正詞嚴的譴責聲浪淹沒,但從頭到尾沒有人公開宣示說,台灣的水果「絕對沒有病蟲害」,也沒有人指出,對岸在宣布暫時禁止進口之前,是否已經對台灣提供相關訊息。我們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對岸的無理取鬧,例如陳吉仲所言的「違反貿易慣例」和「按例是用燻蒸法處理」等等。 (相關報導: 風評:從鳳梨到釋迦蓮霧,陳吉仲用嘴巴超前部署 更多文章

總之,在其後的一星期內,台灣這邊都是政治人物和其他非專業人士在自說自話,對岸有吭氣嗎?還真的有,但少得可憐,而且都是針對農委會宣稱將向世貿組織(WTO)提告一事,包括人民日報所說的「惡人先告狀」,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的「不懂和氣生財...隨他們便」。結局不問可知,民調顯示「激起島內3分之2民眾的反感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