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當中有個「社會建構」觀點,主張事實或真理是相對的,當一個社會的大部分人都相信某件事為真,那麼這件事在這個社會當中就是事實或真理,至於其他社會怎麼看則無關緊要,即使是和全體人類作對也理直氣壯。
根據這個觀點,目前台灣所存在的眾多真理當中,必定有一條是:我們都是高高在上的天龍人,而對岸的14億人口則是貧窮落後的賤民!
近期對岸禁止台灣釋迦與蓮霧輸入之舉,台灣社會回報的是憤怒,有如天龍人被賤民冒犯之後的憤怒,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隨即上升,實現了「用兩岸關係緊張拉抬總統聲望」的不變方程式。迄今我只看到一位媒體人將心比心,用消費觀點隱晦的指出禁止輸入才是正常的思維。
還是按照個人寫作習慣,先用幾年前的「陸客不來」風波,《海賊王》漫話當中的「天龍人」,以及心理學家用學生進行的「監獄實驗」來開場。
天龍人的驕傲與蠻橫?
「陸客不來」風波是指陸客火燒車事件後,對岸來台團客銳減衍生的輕蔑行為。當時有人貼出圖文,宣稱「沒有陸客,空氣都清新了」,獲得大量網民的聲援,後續圖文不絕,例如有網頁貼出大量宣傳照片,同時用中、英、日文將沒有陸客的台灣形容為寧靜、放鬆、閒適、優雅、美麗、和安心等等。
天龍人是《海賊王》漫話當中的「世界貴族」,自認血統高貴,將其他人視為「賤民」,背後有世界政府撐腰,富甲天下且暴虐無道,而且還有一個共同點:出門時穿著氣密服飾,使之不會接觸到其他人的身體,也不會和其他人一起呼吸相同的空氣。
監獄實驗則是美國校園中一場被迫提前結束的研究,招募了一群身心健全的大學生,分別扮演獄警和囚犯。雖然明確規定獄警不得毆打囚犯,但很快的就出現命令互打耳光、徒手洗廁所等虐待行為。事後訪談中,一位扮演獄警的學生坦承,他知道那些囚犯都是自己的同學,但就是覺得很討厭,而且感覺他們很臭。
這三個場景點出一個共同的主題:階級歧視──台灣人歧視陸客,天龍人歧視所有的其他人,獄警歧視囚犯。無論歧視的原因是來自於貧富、文化、血統、或權力,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鄙視」,覺得對方和飼養的牲口一樣又髒又臭!
毫無疑問的,台灣有一群人和天龍人一樣自以為高高在上,把對岸的14億人口視為貧窮落後的賤民,或者至少也和香港反送中事件學生領袖黃之鋒一樣,覺得中國大陸的人民「很沒水準」。不難想像,這些人應該也就是在網路上高喊「中國豬滾回去」的那個族群!
言行歧視涉及民事罪責!
歧視乃人性之必然,幾乎無所不在,恐怕連聖人也無法豁免。常見的範例包括貴族視平民如螻蟻,富人視窮人如牲畜,城裡人視鄉下人為土包子,白種人視有色人種為野蠻落後,掌權者(上司)視無權者(部屬)為無能怠惰(又笨又懶)等等。
以我的「客家人」身分而言,就經常體會到有形或無形的歧視。近期印象最深刻的是媒體報導,一位已婚婦女因為金錢問題鬧分手,對其客家老公扣上「吝嗇種族」的帽子──只是因為閩客械鬥中幹不過人多勢眾的閩南人,被迫定居在土壤貧瘠的地區,若非克勤克儉則活不下去,結果就被歧視了百餘年!
歧視乃人性之必然,幾乎無所不在,恐怕連聖人也無法豁免。(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不論歧視的原因為何,心裡的歧視只關乎內在品德,在表現出具體言行之前,不致於影響別人的觀感,更無關乎法律。因此,潔身自愛或稍具智慧者都會謹言慎行,將歧視遏止在內心當中,正如自古以來掌權者幾乎毫無例外的鄙視無權者,但古代貴族可以公開的把平民當作牲畜,而在選票決定身分地位的民主社會中,典型的「政客」絕對不會顯露自己「視人民如草芥」的心思。
再者,身處現代社會,將歧視表現在具體的言行上,其實已經涉及民事罪責。雖然每位法官與檢察官的自由心證各不相同,但早在幾年之前就有網友整理出「罵人價目表」,列出法官裁定的罪名與罰款金額,例如「死番仔」被裁罰台幣10萬。近期則有客服人員因為一句「肖查某」,遭法官判賠2萬。
因此,那個自以為高高在上,把「中國豬滾回去」掛在嘴上的族群,實際上只是一群道德操守不佳,而且躲在各種保護機制下違法亂紀的暴民。然而,除了網路匿名和法律訴訟困難度之外,最重要的保護機制是包括無數的大人物在內,多數台灣民眾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想法,否則這些暴民老早就被譴責聲浪淹沒,甚至因為遭到肉搜而從此不敢上網。
鄙視對岸民眾的資格何在?
但我們有資格鄙視中國大陸的民眾嗎?恐怕未必!確實,我們不難在統計資料中確認,對岸的人均GDP僅相當於我們的3分之1強,但很少人知道,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和平均月薪已經緊緊咬住了台灣的屁股,而且預期在幾年內必定會超越。
確實,在新聞報導中,我們經常看到對岸人民蠻橫落伍的行為,支持了我們鄙視對岸的理由,但很少有人反躬自省,台灣人真的比較善良文明嗎?想像一下,如果某家媒體專挑台灣的負面社會新聞來刊播,那麼每天需要多少個版面、多長的時段才能全面報導,何況是人口高達我們60幾倍的對岸!
我們唯一能夠壓倒對岸的只是我們屬於民主陣營,其他就別提了。例如,兩岸都缺乏科學思維,怪力亂神充斥,對岸有張寶勝等人藉由造假的超能力獲得學者聲援,我們則有最高學府前校長鍥而不捨的宣揚超能力與靈界之說。
甚至,在許多方面我們其實是遙遙落後。例如,在我們以高等教育普及而自豪的同時,在台灣享有最高學府美譽的台大,最新的QS國際排名卻遠遠落後於對岸的北京、清華、復旦、浙江等大學……教育部5年500億的「追求卓越」計畫實際上等於付諸流水。
教育太沉重、太無聊了,用華語電影當範例吧。在華語電影誕生100年之際,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邀請上百位電影工作者和學者投票,選出歷史上103部最佳華語電影,結果對岸(含香港)囊括了78部,而台灣只有17部──你可以睜眼說瞎話,宣稱香港歧視台灣的電影,但事實上包括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和《俠女》、以及李安的《臥虎藏龍》,都高踞排行榜的前10名。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農遊券」能夠扣合經濟目的嗎?
|
更多文章
)
我們唯一能夠壓倒對岸的民主體制,當然足以構成「鄙視中共政權」的理由,正如同過去有許多綠營人士「鄙視國民黨的法西斯政權」。然而,鄙視中共政權和鄙視對岸14億人民是兩回事,正如同你可以鄙視國民黨政權,但你不應該鄙視國民黨執政下的2300萬同胞。
再者,包括受到許多台灣人推崇的新加坡,以及曾經持續多年被台灣人視為友邦的沙烏地阿拉伯在內,全球有過半數的國家/地區並未完全放棄獨裁體制,但我們何曾歧視這些政權和人民?
況且,我們的民主體制真的有這麼值得驕傲嗎?在我指出辣台派與友中派對兩岸現狀的看法兩極,並主張兩岸應該坐下來談(參閱風傳媒...葉日武觀點:辣台派與友中派無解的衝突),結果被辣台派貼上「賣台」、「舔共」、「台奸」等標籤之後,我就確認了一點:辣台派嚮往的只是一個誅殺異己的法西斯社會,民眾無法真正享有免於恐懼的言論自由,遑論獲得民主社會理應享有的尊重!
雙標黨的選擇性歧視!
我曾經在台北街頭,為許多組來台自由行的陸客指路,也曾經在長住的旅館中,與多位陸客聊天長談。在我的感覺當中,排除了口音和文化差異之後,我根本無法區分陸客與台灣人的差別。
我曾經長住的那家旅館,在網路上蒙受許多負評,而最常見的理由是「陸客沒水準,穿著泳裝到處跑」。然而,那些陸客其實只是在做一件我們經常在做的事情:省麻煩!
我的一位美籍好友也和陸客相同,穿著泳裝,披著浴巾,然後就大搖大擺的走向十幾層樓底下的溫泉池──試問有幾個人會因此宣稱美國人沒水準?
同理,我們至少在檯面上鄙視色情產業。然而,美國正是全球色情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甚至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美國的上流社會喜歡在酒會中雇用大量的比基尼女郎,而且不禁止檯面下的色情交易。至於日本更是長期以「色情產業發達」聞名,我甚至曾經在我們的觀光局所印製的日文宣傳品上,看到全裸男女貼身相擁的圖案,想要藉此吸引男性日客來台進行鄙視女性的「百人斬」。
我們至少在檯面上鄙視色情產業。然而,美國正是全球色情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但我們何曾對美、日兩國人民,甚至對我們那些主動扮演「龜公鴇母」的觀光局官員產生出鄙視之心。事實上,除了新加坡偶爾「冒頭」之外,日本和美國始終都是台灣人印象最好的兩個國家。
不妨再問一句:當你知道美國至少有4分之1的成人,不知道究竟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作答錯誤的比例,若納入瞎貓碰上死老鼠的比例理應高於4成),你會因此而鄙視美國人嗎?甚或,你會不會做出心理學界所稱的「認知失調」,迫不及待的主動為美國辯護?
換言之,我們並不是在「就事論事」,而是在「因人論事」…標準的「雙標黨」行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或美、日等國,我們視為無關痛癢而一笑置之,但發生在對岸時則會同聲撻伐,藉由「踐踏對岸14億人口」來滿足我們那無中生有的優越感──因為我們自己很清楚,回過頭來面對美、日等國時,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濃濃的自卑感,幾乎和奴才一樣仰承鼻息,會自動自發跳出來「忠心護主」的自卑感。
傲慢無禮的兩岸事務處理
若天龍人覺得自己被賤民冒犯,可能會有什麼反應呢?當然是不問是非黑白而直接報復,輕則喝叱譴責,重則蠻力對待。近期對岸禁止台灣釋迦與蓮霧輸入之舉,台灣社會展現的就是這種態度,沒有人想到水果出現病蟲害有什麼不對,直接的爆發出有如天龍人被賤民冒犯之後的憤怒。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農遊券」能夠扣合經濟目的嗎?
|
更多文章
)
包括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在內,綠營全面展現出強硬的態度,而藍營雖然主張以解決問題優先,但還是予以譴責,並且支持陳吉仲的主張,認為對岸應該先交出「呈堂證供」,然後由台灣決定如何處理方屬適當。
雖然綠營只是在進行一場政治秀,藉以突顯中共的蠻橫霸道,藍營則是迫不得已配合演出,但是言談中都展現出那種高高在上、蠻不講理的天龍人風格。結果是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上升,被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稱為「不變方程式」──用兩岸關係緊張拉抬總統聲望。
只要用我們買東西的生活經驗來將心比心,就知道這種反應顯然違反常理,但是在其後的兩個星期當中,我只看到一位媒體人用消費觀點隱晦的在FB指出這點,而且完全沒有獲得媒體的關注。
在這段期間,陳吉仲欺負一般人欠缺農產品貿易相關知識,硬是端出「違反國際貿易慣例」的大帽子來譴責對岸,同時也用「無知」來譴責那些指出他在荔枝外銷紐西蘭遭禁時三緘其口,明顯是雙重標準的異議人士。而他所謂的慣例,看來看去就只有一點──進口國可以用燻蒸法處理水果病蟲害!
用我們的生活經驗思考一下吧。假定你網購一盒高級水果,結果發現已經長蟲,聯絡客服後得到的回應卻是「把蟲殺死,挖掉腐爛果肉之後還可以吃」,你的感受會是如何?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認為,對岸必須持續不斷的自行負擔額外的成本,用燻蒸法來處理這個原本不應該出現,屬於台灣這邊出錯衍生的病蟲害問題呢?
況且,燻蒸法是為了避免水果夾帶病蟲害入侵,而不是讓水果的品級回到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水準。什麼樣的國家會在明知道進口水果有蟲,而且連續不斷重複發生的情況下,還會罔顧消費者權益而繼續讓這些水果進口呢?答案是進口國想拍出口國馬屁的時候──你覺得中共會想要拍台灣的馬屁嗎?
同樣再用生活經驗思考一下。假定你網購上述那盒有蟲的高級水果,並且對客服不滿,於是決定不再向這家業者購買,結果該業者衝上門來,宣稱你必須提出能夠獲得他們認可的病蟲害證據,並且你對客服不滿的理由也必須獲得他們的認可,否則就必須繼續向他們購買,你的感受又會是如何?
陳吉仲欺負一般人欠缺農產品貿易相關知識,硬是端出「違反國際貿易慣例」的大帽子來譴責對岸,同時也用「無知」來譴責那些指出他在荔枝外銷紐西蘭遭禁時三緘其口,明顯是雙重標準的異議人士。圖為台灣釋迦。(資料照,柯承惠攝)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陳吉仲言之成理,對岸想要禁止台灣的水果進口,就必須先行提出獲得台灣認可的證據,而在台灣提示預定的改善措施後,對岸就必須承認那些措施理應有效,從而既往不究,讓水果繼續進口以觀後效。你覺得中共有必要對台灣這樣仰承鼻息、俯首貼耳嗎?
我不知道兩岸之間是否簽訂了水果貿易相關協定──媒體報導中從未出現過,陳吉仲反覆強調的只是貿易規範、慣例、和機制等廣義名詞。然而,你覺得中共會簽訂這種不合常情,幾乎將貿易主權全部送給台灣的笨蛋協定嗎?
總之,台灣社會對於水果外銷對岸遭禁的反應,讓我確切的聞到濃濃的天龍人氣息──沒有台灣的同意,對岸就不准做出違反台灣利益的行為,而且台灣提出的意見,對岸必須無條件接受──台灣哪來的自信啊!
我就好奇了,我們平均大約每兩個月就修訂一次那厚達300頁左右的《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檢疫規定》,其中包括禁止輸入和有條件輸入規定。難不成每次修訂都和上述過程類似,必須先行向出口國提出能夠獲得他們認可的證據,並且無條件接受他們的意見嗎?否則我們怎麼會堅持對岸必須做到?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農遊券」能夠扣合經濟目的嗎?
|
更多文章
)
用談判理論來看,台灣的強硬反應與強勢要求,等同於選擇「我贏你輸」的策略,並要求對岸無條件接納,若對岸不同意就拉倒,然後「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那麼我們的「唱本」是什麼?不就是天龍人對賤民的鄙視,認為兩岸關係微不足道,對岸的利益和意見都無足輕重,理所當然的應該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而做出犧牲嗎!
鄙視、仇視、或其他?
水果外銷對岸遭禁的影響尚待觀察,但「陸客不來」風波確實讓許多對岸人民瞭解到台灣人對他們的鄙視。這點我深有體會──在一場常青田徑賽事中,我認識了一位從廈門前來參賽的朋友,離別前他邀我到對岸一遊,但是特別加註了一句話:我們那裏現在已經很發達了!
鄙視的人和知道自己被鄙視的人之間,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這點每個略具社會經驗和歷史知識的人都有豐富的理解,不需要我畫蛇添足了!
當然,另一個解釋在於,我們仇視中共,從而「恨屋及烏」,連帶的也仇視對岸的14億民眾,把他們當成不共戴天的死仇大敵,從而在「仇人眼裡出東施」的心理機制下,不由自主的產生鄙視心態。
但這個解釋有點牽強,仇敵會讓我們看不順眼,但通常不會因此而「小看」對方,更不會自以為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況且,若確實把對岸官民視為死仇大敵,我們理應和美國撤出越南的時候一樣實施「經濟制裁」,為什麼實際上卻是持續「資敵」,對兩岸密切的經貿往來視而不見,連護國神山台積電都在對岸投資逾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