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當國人還沉浸在春節連假的歡樂氣氛時,突然傳出一架不明航空器低飛通過東引上空,距離之近甚至讓民宅屋頂的監視器拍到這架航空器掠過的畫面。
無獨有偶,2月12日又傳出中共軍機疑似進入我東沙島南面領空,雖事後遭國防部否認;但無論如何,共機的位置應該已經非常接近東沙島南面領空範圍;且中共挑東沙島南面國軍雷達偵蒐能力較弱的空域採取行動,很難不令人懷疑是刻意為之。
更值得關切的或許還是東引。由於東引扼守台灣海峽北側開口,是目前由國軍駐守的外離島中,戰術地位最重要者。國軍不僅在這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長年維持接近旅級的兵力,還部署岸置雄二反艦飛彈;在空防方面則配備三種可追蹤搜索空中目標的雷達,包括:制空雷達、天弓陣地的長白雷達,以及陸軍防空連的PSTAR雷達等;還擁有中長程的天弓防空飛彈與野戰防空用的雙聯裝刺針防空彈。因此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媒體的關注與國安單位的關切。
不公布航跡是怕偵蒐能力曝光?
民眾拍攝到馬祖東引上空共機運-12身影。(播拍自網路)
而國防部在第一時間未能確切說明此一航空器的細節,在各方強烈關切下,才在第二天(6日)表示是「民用型定翼雙槳飛行器」,但對機型與飛行路線等還是三緘其口,導致民間強烈質疑國軍防空系統可能一度對該架飛行器失去掌握。
等到事發九天後,國防部才在例行記者會「證實」該架飛行器確實可能是媒體先前所報導的民航用「運-12」,目的可能是「運用民用航空器測試國軍應變作為」;但對該機的飛行路徑,則以「事涉我方偵蒐能力,不便公布確切航跡」為由,再度拒絕公開說明,只強調「該機未侵入我重要區域和領空」。
但國防部一句「事涉我方偵蒐能力,不便公布確切航跡」的理由,其實相當程度代表:這架民航用「運-12」確實很可能如先前媒體所報導,在起飛後就以低空飛行的方式朝東引接近,這才使國防部不願公開說明,以免讓共軍據以推測我低空偵蒐能力的情形。如果這架「運-12」起飛後是以民航機正常的飛行高度與路線前進,直到某空域才因不明原因「偏航」朝東引接近,國防部應該就不會這樣諱莫如深。
然而,不管這架「運-12」在朝東引接近的過程中,國軍的防空系統究竟有無如媒體報導,一度因誤判而失去掌握。這架「運-12」實在有太多不尋常之處。除了很可能在起飛後不久就迅速降低高度,試圖躲避雷達偵測,還包括:
運-12逼近東引的四大不尋常
最值得玩味的是,這架「運-12」卻又故意朝東引接近,連民宅監視器都能意外拍到,顯然是想引起外界的關注,與正常的軍事情報蒐集模式大相逕庭。
2014年珠在航空展現身的中共運-12運輸機(取自維基百科)
第一、未開啟民航機應該要有的詢答器(transponder)。
第三、如果這架飛機是因為機件故障偏航朝東引接近,飛行員在過程中應該會以無線電透過緊急頻道向航管呼救,我方的監偵系統、航管單位與該架「運-12」飛行路徑上的軍用及民航空器應該都有可能收聽到,國防部在5日當天應該就能清楚說明。
第四、最值得玩味的是,若這架「運-12」真的是共軍以民航機為掩護,測試或找出我防空雷達的盲區,則在任務完成後應該會盡量避免讓我方曉得,戰時才能產生對我軍的奇襲效果。但當日這架「運-12」卻又故意朝東引接近,連民宅監視器都能意外拍到,顯然是想引起外界的關注,與正常的軍事情報蒐集模式大相逕庭。
這種種跡象顯示,2月5日這架「運-12」接近東引上空的行為,很可能是中共刻意為之,動機除國防部所研判的「運用民用航空器測試國軍應變作為」外,也可能是藉此一刻意設計的動作,來持續讓我方感受壓力、甚至是藉此種在台灣海峽最新問世的「灰色地帶行為」樣態,嘗試傳達政治訊息。除表達中共對兩岸情勢不滿,也不排除是想在美國跟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關係緊張時,借此提醒華府當局,當美國在其他區域有事時,中共也有能力在西太平洋甚至台灣海峽給美國製造麻煩,讓華府「體會」和北京維持一定程度關係的必要性。
曾用同樣模式向日本示威
日本內閣宣布將釣魚台「收歸國有」後,中共遂在釣魚台執行整個「國有化」爭議期間唯一一次海空「立體巡航」。海監「運-12」運輸機成功飛抵釣魚台南方8浬上空,還刻意爬高讓日本雷達發現。
其實,派遣非軍方的飛行器進入敏感區域周邊12浬空域示威,中共先前也曾做過,但對象不是我方,而是日本。
2012年日本有意將釣魚台「收歸國有」,當時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9月9日向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當面對此表達抗議,日本內閣卻無視胡錦濤的抗議,隔天就宣布要將釣魚台「收歸國有」;中共遂在當年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殺」75周年紀念日當天,在釣魚台執行整個「國有化」爭議期間唯一一次海空立體巡航。
2012年日本有意將釣魚台「收歸國有」,運-12也一樣出現在釣魚台12浬海域上空。。(日本政府官網)
中共除出動四艘海監船,還派出當時隸屬國家海洋局,身分為執法單位而非軍用航空器的海監「運-12」運輸機(與飛抵東引附近者為同型機),以低空飛行方式避開日本雷達的監視,成功飛抵釣魚台南方8浬(15公里)上空,與海面船艦配合展開海空立體巡航,還刻意爬高讓日本的雷達發現。這是自1958年官方有統計以來,中共飛機首次進入日本所宣稱的12浬領空範圍,日本政壇為之震動。整個過程與今年2月5日飛抵東引附近的「運-12」,幾乎如出一轍!
換言之,2月5日中共民用「運-12」的「東引接近」,不太像是軍事上的偵測行動,更像政治上的示威或表態。
新形態的灰色地帶施壓行為
若中共民用航空器在距東引陸地6000公尺至12浬範圍內的空域,遭遇東引駐軍強制作為而致引發爭議或事故時;屆時兩岸在「法律戰」方面交手的結果,對我方其實存在不少變數,連帶增加東引守軍與台北國安決策階層在應變時的困擾。
許多國人可能未注意到,東引雖然長年由國軍戍守,但由於地理位置極為敏感,因此在行政院2009年所公告修正的《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中,宣告領海基線範圍包括台灣島,澎湖群島、釣魚台群島、東沙群島及中沙群島等島嶼;而金門和東引所在的馬祖則「留白」處理,沒有被包涵在內。在沒有公布領海基線的情況下,東引目前也和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一樣,只有6000公尺的禁限制水域,未標出12浬領海範圍的確切位置,連帶使東引周邊12浬領空也沒有明確的範圍。
共機不斷擾台,中共意圖設計具「法律戰」意味的「灰色地帶行為」挑釁。(空軍司令部提供)
換言之,若中共民用航空器在距東引陸地6000公尺至12浬範圍內的空域,遭遇東引駐軍依照《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四十一條所規定的「示警、驅離或逼其降落」等強勢作為,以致引發爭議或事故時;屆時兩岸在「法律戰」方面交手的結果,對我方其實存在不少變數,連帶增加東引守軍與台北國安決策階層在應變時的困擾。這或許是中共挑選東引,然後派民航機刻意「接近」的一個主要考量。
若2月5日「運-12」的「東引接近」,真的是中共刻意設計具「法律戰」意味的「灰色地帶行為」,這不禁讓人擔心,接下來中共是否會繼續派民航機執行「東引接近」。而國軍現行的處置規定,在過去之所以在東引地區顯得能發揮作用,主要原因是兩岸均有承平時期避免越線的默契;如果中共真的已決心改變在東引附近的默契,並持續、不預期地派民航機「接近」,現行的處置規定是否夠周延、足以在避免擦槍走火的前提下妥善因應,實有再檢視的必要。
中共可以「緊追權」為名創造主權行使事實
另外,我國安單位或許也該思考,如果具「法律戰」意味的「灰色地帶行為」,可能成為日後中共的新模式,則下一個可能發生的態樣為何?例如中共軍機或軍艦,特別是已改隸武警的海警,甚至軍方或海警的直升機,以對他國不法船隻或可疑船舶行駛《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11條第一項之「緊追權」(right of hot pursuit)為名義,藉故跨越海峽中線,以便創造主權行使的事實,並藉此對我方施壓。國安單位應及早未雨綢繆。
(相關報導:
中共「運-12」低空闖東引防區?國防部澄清:未進入我領空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