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半導體斷鍊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 台積電前法務長:美中應該坐下來好好談

半導體市場面臨寒冬,但台積電有把握戰勝景氣低迷(圖/台積電官網)

新冠疫情及烏克蘭戰爭接連發生導致的晶片短缺問題引起世界各國對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視,台灣生產的半導體又在全世界具有舉足輕重力量,美國半導體專家說,中國的生產能力和美國及其他國家一樣,有一大部分必須依賴來自台灣的晶片供應,大家對晶片有著同樣的相互依賴,因此台海的和平穩定對地區每一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根據台灣經濟部統計,2021年台灣生產的半導體佔全球市場6成以上,人工智慧、5G和高性能計算所需的7奈米先進晶片供應全世界的比例則高達7成以上。

由於台灣是半導體生產重鎮,自去年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封鎖式實彈演習作為報復,一段時間來關於台海一旦發生衝突可能使台灣無法輸出晶片而導致半導體供應鏈中斷的問題也引起許多擔憂。

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星期三(4月26日)邀請專家針對該委員會一周前為台海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舉行兵棋推演的結果進行分析並提出政策建議,受邀的除了國防、軍事及安全專家以外,還有一位是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全球政策副總裁吉米·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

台灣晶片全球不可或缺

古德里奇星期二在美台商業協會(USTBC)一場關於半導體供應鏈的討論中說,由於台灣在全球晶片生產及所具備專長的重要角色,台灣也在全世界佔據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地位。

「想像一個沒有台灣或沒有通到台灣管道的世界,那對全球晶片產業、對全球電子產品產業真的是不可思議的。過去一年晶片短缺的問題,加上烏克蘭被侵略及隨後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都讓人們見到沒有晶片管道意味著什麼。」

這場討論是美台商業協會與智庫2049項目研究所一個名為「美國,台灣,以及半導體:一個重要供應鏈夥伴關係」(Project on US, Taiwan, and Semiconductors: A Critical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個研究的初步報告已經在去年6月發布,最終版本預訂在今年6月中發布。

在報告中負責撰寫供應鏈中斷有何影響的哈德遜研究所日本講座副主任萊利·沃爾特斯(Riley Walters)說,台灣是美國第二大半導體進口來源,台灣的半導體產品佔台灣出口的40%,台灣對全球輸出晶片產品,這些晶片被用於生產其他電子產品後又會被轉銷到美國消費者手中,因此難以估算台灣晶片在美台雙邊貿易中實際佔有的分量。 (相關報導: 美聯社記者親自見證「北京對戰略航道的侵略行動」:中國海警攔停菲國海警船,雙方僅差36公尺相撞 更多文章

他說,美國各行業中以電子、通信、汽車及國防產業使用晶片最多,而這4個產業占美國GDP的8%,儘管所有晶片並非全部來自台灣,但還有其他如健保、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及農業等行業主要是依賴台灣的晶片產品,要理解這種供應鏈斷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可以拿2008年金融危機及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數據來比較,前者使美國GDP減少6.3%,後者減少8%,如果台灣對美國的半導體斷鍊,各種分析雖然有不同統計,但大致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從GDP的1%到10%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