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晚上十點,劉仕豪才下班。他用印尼文向同事道別,轉身走出辦公室。四月底,雅加達晚間氣溫已經攝氏30度,走在街上一會兒便開始流汗。齋戒月剛過,穆斯林恢復原本的作息,市區街頭塞車依然嚴重,就好像印尼的經濟一樣,充滿生命力。
印尼人口多達2.8億,是全球穆斯林人數最多的國家,近期也和印度一起成為台商重組供應鏈的新選擇。劉仕豪在這裡創業進入第11個年頭,他預估今年公司營收可望上看4至5億元新台幣,比去(2022)年的2億整整翻一番。但是當他選擇辭去工作,大膽飛往異鄉時,並沒想到這一路會如此顛簸曲折,然後才能見到光明。
最初,劉仕豪是企業主管,曾經任職知名代理商恆隆行和3M,他的妻子是印尼華僑,兩人婚後在台灣生活;有一次,經營發泡磚生意的岳父注意到,市面上正在短缺發泡磚的重要原料-石灰,他認為奇貨可居,便建議劉仕豪前來做相關生意。「其實沒仔細考慮,只是想到賈伯斯那句名言『我要在宇宙留下痕跡』,突然有股衝動,覺得我也要留下一些紀錄,就搬來印尼了!」劉仕豪苦笑。
創業動機太浪漫,劉仕豪一開始就付出代價。「當初說好參股的長輩,竟然不久就陸續退股!」無奈土地已經買下,劉仕豪只能硬著頭皮投資更多錢;支撐兩年,劉仕豪還是因為無法準確掌握進度,又不願繼續滿足漫天要求加價的承包廠商,他決定退場。初次創業就繳了「學費」上千萬,外加無價的兩年時間。
劉仕豪不願就此認輸。第二次創業,他想起老東家3M,輾轉聯絡後引進台灣熱門商品-防塵蟎枕頭到印尼銷售,想不到印尼消費者對這款產品並不埋單,銷路慘淡。這次,劉仕豪也學到寶貴一課:「產品不對,最好趕快認賠,不要找藉口」。緊接著,劉仕豪轉向電子商務市場,當時他推出購物網站,主打付費會員服務,但是印尼消費者還沒有培養出這類習慣,在資金不足下,第三次創業也無疾而終。
創業一再挫敗,連續幾年沒有收入,劉仕豪嚴重懷疑自己。當初破釜沈舟般堅決來到印尼,到底有沒有錯?「那幾年真的很茫然,畢竟身在一個語言、文化都不熟悉的國家…」。劉仕豪坦言,他一度回台找工作,但是幾次投履歷皆沒有下文,讓他更加鬱悶。

3次創業都失敗,卻從找房客看到商機
機會總是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要足夠細心才能看見。劉仕豪在為岳父尋找房客時,注意到陸續有台商前來詢問經銷商,當時劉仕豪評估,這代表另一種商機,憑借自己台灣出身、已經在當地「蹲點」數年的背景,說不定能幫更多台商牽線,打開印尼市場。也就是將目標客戶從原本廣大、陌生的印尼民眾(B2C),轉換成台灣來的中小企業(B2B),更貼近專業顧問角色。
初步規劃後,劉仕豪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四處向消費者使用頻率最高的美妝廠商提案,介紹印尼當地商機,他最多時一天跑了七場說明會。直到確認第一筆訂單到手,劉仕豪才放下心,飛回印尼開始招聘員工,開始他的第四次創業。慢慢地,品牌客戶聞風而來,這一次,局面終於翻轉。 (相關報導: 駁斥計畫撤離35萬移工傳言 印尼外交部:在台移工安全無虞 | 更多文章 )
「說實話,代營運這一行門檻並不高。以前早就有台灣人在做,但近年陸續收攤了。為什麼做不下去?」劉仕豪解釋:「這不是找人把文案翻譯成印尼文,貼到當地帳號,幫客戶發貨就要收錢這麼簡單,問題是,你到底能不能把客戶的貨賣出去,然後真的收到錢?」劉仕豪強調:「我們用最大心力為客戶溝通品牌形象,用最傳神的語言傳達品牌精神。最終,客戶看到訂單上來,就是驗證我們的做法對了,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