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朱淑娟專欄:過度依賴碳抵換,淨零碳排只能失敗收場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靠碳權交易解決不了淨零排碳的難題。(AP)

台灣證劵交易所上周宣布將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除了建立國內碳權交易平台,也要跟國際認證機構合作,協助企業購買國際碳權以達到碳中和。目前最常見的碳中和手段就是「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NbS)」,但這在國際間已飽受批評,一方面企業購買碳權抵掉部分排碳,實質上自己並未減一絲一毫,另一方面買的又可能是假碳權,想依賴抵換減碳,最終只能失敗收場。

所謂「自然解方」,是以保護或復育大自然來因應氣候變遷。中研院歐美所日前邀請國際知名研究員西門‧康塞爾(Simon Counsell)演講時他提到,這個名詞是2009年由國際保育組織所創,它們發現保育國家公園、野生保護區所獲得的儲碳能力,如果能商業化、並以碳權形式賣給汙染者,將帶來幾十億的收入。這對不斷尋求資金的保育組織而言,似乎是個好主意。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