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何敢對習近平「硬起來」?學者:美中關係惡化,給了歐洲更多談判籌碼

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梅克爾(右)、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賴恩(左)、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14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峰會。(美聯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星期一(9月14日)與歐洲領導人舉行了視頻會晤。儘管習近平面臨來自歐洲的壓力,中國媒體還是試圖把峰會包裝成「成功」的模樣,顯示中歐關係不會受美中博弈的影響。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在如何對待中國問題上,歐洲雖然還沒有追隨美國的腳步,但是歐洲對中國的看法已經改變。

愛爾蘭威士忌和郫縣豆瓣醬成歐中峰會最大贏家

習近平與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梅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星期一(14日)共同舉行了視訊會議。雙方會後並沒有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

峰會上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是中歐領導人宣布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根據這項協議,愛爾蘭威士忌和郫縣豆瓣醬等作為地理標誌在對方市場上得到保護。

雖然如此,中國官方媒體還是把它包裝成一個重大的勝利或是突破。新華網強調稱,這是歷時8年談判的結果。人民網的消息稱,「這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不過,知情人士指出,雙方早就達成了協議,只剩下簽署了,所以,這並不能算這次峰會的重要成果。

新華社的報導還說,中歐領導人還在峰會上作出了三項重大決定,即建立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中歐數位領域高層對話,打造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等。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項目主任埃里克・布拉特貝格(Erik Brattberg)說,與其說峰會取得了什麼進展,不如說這次峰會證實了中歐關係日益艱難的事實。

他告訴美國之音:「這次首腦會議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切實的成果。歐中雙方之前都表示,他們希望進一步推進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但是,目前尚無關於如何推動協定談判的報導,談判還將繼續。從歐洲方面來看,他們強調,球在中國這邊,等待中國履行其在這些談判中的承諾,以推進談判進程……從許多方面看來,它證實了歐中關係的日益嚴重的困難。歐洲關係這幾年變得越來越艱難,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後。」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是本次峰會的主題之一。受歐盟成員國委託,歐盟委員會從6年多以前就開始同中國就投資協定展開談判,旨在改善歐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和投資保護。但是談判一直止步不前,至今未能簽約。北京繼續逼迫外國在華投資企業向中企轉讓技術,北京同時繼續向國企提供大規模補助。

相對於中國媒體比較「樂觀」的報導, 歐洲領導人則強調了雙方的分歧。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峰會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歐盟與中國在一些問題上有著實實在在的分歧,歐盟不會掩蓋這些分歧。

他在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告訴習近平,歐盟不會繼續被利用。「歐盟要求更加公平的貿易關係,更加平衡的歐中關係,這意味著雙方必須對等、公平地競爭。」 (相關報導: 歐中視訊峰會》習近平親自出馬拉攏歐洲,卻遭當面數落新疆香港人權問題! 更多文章

歐盟理事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峰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北京想要讓歐盟覺得,這份協議值得在年底前簽署,「中國就必須在市場對等開放等方面有所進展」 。馮德萊恩說,「我們嚴肅對待中方市場准入以及取消貿易壁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