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馬斯克的公司正在尋求在今年之內進行神經鏈人體臨床試驗的許可。在大腦植入設備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變革性影響,這些設備到底可能產生怎樣奇異的效果呢?
「未來將會有些怪異。」馬斯克(Elon Musk)在 2020年解釋他的神經技術公司開發的大腦植入晶片「神經鏈」(Neuralink)的潛在用途時說。
在過去的七年裡,該公司一直在開發一種植入大腦的電腦晶片,它可以監測數千個神經元的活動。
這種晶片的官方名字是「腦機接口」(BCI),它由3,000 多個電極組成一個微型探針,這些電極連接到比人的頭發還細的細線上。
馬斯克希望將大腦與電腦連接起來,以便下載大腦深處的信息和記憶,就像 1999 年的科幻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情節一樣。
除了使用該技術嘗試治療失明和癱瘓等疾病外,馬斯克還表達了使用神經鏈實現人類心靈感應的雄心,他說這將幫助人類在與人工智能進行的戰爭中獲勝。他還表示,他希望這項技術能夠為人們提供「超級視覺」。
科幻與現實
這些想法可行嗎?簡短的回答:不。
「我們無法讀懂人們的思想。我們可以從大腦解碼的信息量非常有限。」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神經工程師瓦萊(Giacomo Valle)說。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腦機接口研究員阿爾瓦羅·加列戈(Juan Alvaro Gallego)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很難想象腦機接口能在他這一生中讀懂我們的思想。
「根本問題是我們並不真正知道思想在大腦中的存儲位置或存儲方式。如果我們不了解思想背後的神經科學,我們就無法讀懂思想。」加列戈告訴德國之聲。
記錄大腦的運動計劃
馬斯克在2019年首次展示了神經鏈技術,介紹了一只腦部植入了神經鏈晶片的豬,以及一段猴子用意念控制乒乓球拍的影片。
但腦機接口的潛力遠遠不止是動物玩游戲。
加列戈說,這項技術最初的目的是幫助因脊柱損傷或閉鎖綜合症等情況而癱瘓的人進行交流,這種情況下患者完全清醒,但除了眼睛之外不能移動身體的任何部位。
「如果你(能夠)將他們的內部交流轉化為電腦上的文字,那麼他們的生活將大為改觀。」加列戈說。
在這些情況下,腦機接口旨在記錄來自運動皮層神經元的電信號,然後將這些信號發送到電腦以文本形式顯示。
運動皮層通常不被認為參與思考,而是將移動指令發送到身體的地方,例如說話時舌頭和下巴肌肉的運動。
電極真正記錄的是運動計劃——更准確地說,是大腦不同部分(感覺、語言、認知)對移動或說話所需的所有處理的最終結果。
所以腦機接口並不是真的在記錄你的想法,而是大腦計劃將一根手指移動到這裡,將一條腿移動到那裡,或者張開你的嘴巴發出「啊」的聲音。
「科學家們還表明,他們可以讀取運動皮層繪制字母的意圖。」加列戈說,「使用復雜的建模(與連接的電腦),讓癱瘓的參與者每分鐘可以輸入10個單詞,這是一個突破。」 (相關報導: 衛星照片揭露出現新軍事設施 中國要用這座緬甸小島監控印度海軍 | 更多文章 )
找回失去的感覺
另一個突破發生在 2016 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握住科普蘭(Nathan Copeland)的機械手——遭遇車禍而癱瘓的科普蘭感覺奧巴馬的握手如同雙方在進行皮膚接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