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別無選擇!」明知股市危機四伏,投資人卻仍義無反顧

無論心甘情願或逼不得已,投資人還是不斷將真金白銀投入股海,希望能夠「買貴賣更貴」。(顏麟宇攝)

中國地產巨頭恒大集團身陷債務危機,連帶衝擊投資人對於風險資產的信心,近期全球股市劇烈震盪,歷經幾天沉澱之後,悲觀情緒似乎日漸消退。

富貴險中求,縱使明白現階段的市場危機四伏,股民依然選擇走在鋼索上,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利空出盡,但更直接的理由,或許是他們根本別無選擇。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不久之前,我們還在討論惡名昭彰的「9月魔咒」是否應驗,結果本週首個交易日馬上迎來挑戰,亞洲、歐洲和美國主要股指連袂重挫,道瓊工業指數終場收跌超過600點,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同步面臨今年5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有鑑於美股本月以來已經面臨相當程度的回調,反倒使得一些投資人感到「放心」,暫且將此視為健康的表現,而且中國恒大引發的擔憂已被市場逐漸消化,並將注意力轉向聯準會(Fed)為期兩天的利率政策會議。

Fed開始轉鷹

根據週三出爐的結果顯示,Fed利率政策按兵不動,但整體姿態比起過去顯得更為鷹派,暗示最早可能會在11月初的下次會議上開始縮減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直到2022年中的某個時候結束。

針對通膨情勢,Fed上次的會後聲明只說「通膨已經上升」,這次則是強調「通膨居高不下」,同時預估2021年、2022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分別上升4.2%、2.2%,相較此前預測的3.4%、2.1%大幅調高,凸顯Fed體認通膨壓力之重。

實際上,聯準會官員們將縮減購債視為升息的先決條件,但他們仍然試圖安撫投資人,這只是其中一項選擇,並不一定會導致升息,猶如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會議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所言,縮減購債和升息決策是兩回事。

雖然嘴巴上是這麼說,但眾所矚目的最新利率點陣圖顯示,本次18位官員中有9位預計將於2022年底前升息,而在6月份的前次預測中,只有7位官員做此預期。

這個1980年代以來首見票數平手的情況,同時也表明了Fed的會議桌上,有愈來愈多官員正在考慮將於縮減購債之後接著收緊貨幣政策。

儘管Fed開始轉鷹,但從股市反應來看似乎並不感到意外,當天美國三大股指悉數收高,道瓊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在「連四跌」後首次收漲,並且寫下7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投資人別無選擇

投資人熱情不減,對於他們手頭上的資金來說,目前確實沒有比股市更好的去處了。

《華爾街日報》引述Truist Advisory Services聯席首席投資官Keith Lerner的說法,「美國經濟基礎穩固,而且相較於其他資產,股票還是具有吸引力。我們認為,未來12個月的主要市場趨勢仍是上漲。」

此一預期符合所謂的「TINA」(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這句交易箴言在過去一年多來不斷支撐股市走高。 (相關報導: 經濟越來越糟,房市泡沫也要破了!恆大債務炸彈一觸即發,中國真能見死不救? 更多文章

由於其他資產收益率仍於低檔徘徊,無論是心甘情願或逼不得已,投資人只能將真金白銀投入股海,希望能夠「買貴賣更貴」,即便偶爾遭遇亂流,他們也只會調整股票配置和交易策略,而不是轉向其他資產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