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三十年,當我們談到國家正常化,當先思考的是「解殖」,除去中華民國的體制,而其中最清晰的殖民符碼,也最易移除的,就是白色恐怖時期的強人蔣中正的銅像,這比更改國號、國土、國旗、國歌、憲法的阻力小多了,至少中國、美國不會干涉。北市士林區中正高中內一座蔣介石銅像,日前遭斬首噴漆,二十八日警方前往「台灣建國工程隊」郭姓隊長等人住處搜索起獲事證,全案移送法辦。
蔣銅像的存在,合乎台灣民主精神嗎? 別認為銅像的存在與否是個小問題,那告訴我們台灣沒有「解殖」,守舊的極權勢力,仍在上空盤旋,隨時準備復辟,台灣沒有真正進入民主時代。七月份美國也發生類似事件,維吉尼亞州沙洛茲維爾市(Charlottesville)決定拆除市區公園的李將軍(Robert E. Lee)塑像,而引發流血衝突後,全美各地掀起拆除內戰時期南方邦聯的雕像。他們所思考的是:這些銅像所代表的意涵是否違背了美國精神?
蔣銅像的存在符合台灣民主價值嗎?
當波蘭等東歐國家經由立法徹底剷除極權符碼,讓列寧、史達林像一個都不剩,當烏克蘭的「地名正義」,徹底清除了專制時代的文化毒素,讓共產時代以獨裁者命名的城市、街道、廣場、學校一個都不存時,他們真正擁有了自由。而台灣呢?再看看蔣介石一輩子極右派好友巴拉圭的史托斯納爾將軍, 尼加拉瓜極右派的蘇慕薩將軍,在他們的政權垮台之後,所有的塑像、肖像早就拆光了, 民主進步黨上台掌權兩次了, 台灣還到處是權獨裁統治的大蔣小蔣的塑像、 肖像……台灣人真是宅心仁厚?不願徹底清除傷口的毒膿?台灣社會還要繼續被這無意義的極權符碼宰制著我們的心靈?撕裂著我們的國家?
極權圖騰並不等於歷史文物
維吉尼亞州流血衝突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佛羅里達州都有民眾自行移除邦聯軍人塑像事件;各州官員也著手研議相關的拆除計劃。(據民權團體織SPLC去年公布的報告,全美有逾1500個邦聯紀念物,包括700座紀念碑和雕像,主要位在南方。)如田納西州州長哈斯蘭(Bill Haslam)呼籲將邦聯將軍、3K黨早期領袖佛瑞斯特(Nathan Bedford Forrest)的半身像從州議會移除。馬里蘭州州長霍根(Larry Hogan)表示:他將設法移除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坦尼(Roger Taney)雕像,因為坦尼曾在1857年做出蓄奴並不違憲的歷史性判決。霍根指出:「我們不能也不應抹去歷史,但應該分清楚正確了解歷史和美化種族主義之間的分別。」
霍根的話真要送給柯文哲深思。柯市長反對拆除蔣銅像並表示:這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應該了解台灣歷史是存在著蔣氏父子的白色恐怖統治,這是事實。但不代表軍事強人個人崇拜仍該存於民主社會;並不等同我們該認同獨裁者的殖民統治,台灣人民該忍受公共空間還存在違背民主精神的「蔣獨裁」。 (相關報導: 風評:當人民的正義成了民進黨的正義─改變,的確已經發生 | 更多文章 )
個人並不反對保留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建築,如兩廳院、「中正紀念堂」……就如同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築西本願寺、總統府、立法院等……這些是生活中自然留下的歷史產物,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中正紀念堂」名稱一定要換掉。當然統派李承龍電鋸「斬首」的八田與一銅像,和其破壞的台北市逸仙國小屬於舊北投社的一對石狛犬,都是文物,此絕不同於象徵極權符碼的獨裁者銅像,我們保留歷史建築和文物,並不代表極權時代強人銅像仍可隨處見於公共空間,強暴台灣人的精神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