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調持續低迷的歲末,蔡英文總統舉行了就任以來的第二次「年終媒體茶敘」,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家元首依舊有信心,一往無悔承擔「改革要付出民調下滑的代價」;讓人憂慮的是,她還是搞不清楚民怨何所在。她口中的「改革」或許符合民進黨的正義、民進黨的利益,但與全民的正義和利益,距離甚遠;她拉出正面的「改革」圖像,卻無視圖像背後的陰影和爭議。
國防自主只提國機迴避國艦,外交除了總統出訪沒有實績
做為三軍統帥,蔡英文首先強調國防自主捍衛台灣民主的決心,也端出來的中科院自主研發的「騰雲機」(具偵蒐能力的多功能無人機)即將量產,以高教機在二年後首飛;中科院研發無人機始自一九九0年代末期,扁政府八年持續開發,第一次亮相在二0一五年的馬政府後期,其功不在蔡英文,至於高教機,對比「經國號戰機」(IDF)基本不值一提,但不論如何,國機國造在扁、馬兩任十六年空白,確是事實,為什麼空白?絕對不是前任總統「不改革」之故;但不論如何,蔡英文即使一句不提「慶富案」,也迴避不了「國艦國造」的大過失,當然,此一過失,也非她獨力能扛。
對比去年的「年終茶敘」,「新南向」依舊是重頭戲,去年說二0一七是「新南向政策的行動年」,空話不談,她端出數字,新南向十八個國家觀光客成長三成,留學生人數超過三萬一千人,「台灣街頭常看到來自新南向的朋友,就是新南向的成果。」別的不論,街頭常看到來自「新南向的朋友」始自前總統李登輝時代,已經二十多年了,而「新南向行動年」結束前,總統府宣布的是「新南向辦公室」「解編」,用「解編」二字不夠精準,因為這個辦公室本來就沒有編制,是蔡英文總統獨設的任務編組,結束辦公室不是結束政策,不能用辦公室成立或解除定義新南向成敗,只能說她自己證明了「新南向辦公室」果然是一個因人設事莫名其妙的笑話。

兩岸關係則一如既往,舊話重提並無新意,唯一的新詞是「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在過去國民黨威權時代,不相往來的老路。」不忍心提醒蔡英文,兩岸不相往來已是陳年舊事,兩岸交流已經三十年,即使想回頭都回不了,問題是官方互動降到冰點,而蔡政府迄無解套舉措,只餘每周例行隔空對嗆,兩岸關係要在她手裡「發生改變」或有轉圜,短時間還看不到跡象,而或許這才是蔡政府想要的?
談前瞻忘了是打出來的,談綠能忘了農地不能全種電
外交上,除了總統出訪,別無可談。重點還得回國內經濟,她談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陸續啟動,卻忘了前瞻是立法院「打出來」的計畫和預算,也是讓她民調下滑的因素之一,而在歲末之前,衛福部已經確定前瞻計畫中備受譏評的「育兒百寶箱」暫停,這證明任何政策、預算,沒有好的審議程序,只能事倍功半。
她還談到了包括風電、太陽能等綠能產業,她自豪於「將獲得兩千五百億投資」,還沒發生,但是,她刻意忽視「農地種電」引起的環保爭議,卻不會停止。 (相關報導: 吳典蓉專欄:蔡英文註定是一任總統? | 更多文章 )
蔡英文強調,「這個政府」在做的事,都是過去政府應該做,但是,考量政治成本後沒有做的事,所以讓年輕人感到不公平,她又忘了,勞基法修法是前政府卸任前力推的法案,是她、是民進黨擋下來的,她要全力終結青年低薪,又忘了她在總統大選時,如何不屑批評對手「起薪三萬是夢想」;更神奇的是,她用中科院去年五二0起已經新聘一千五百名員工為例,印證蔡政府創造了工作機會,她若是知道台灣每年產製大專以上高學歷社會新鮮人數額多達二、三十萬,或許不會如此輕率做出「允諾」,以免明年此時又被拿出來證明她的所說所言泰半都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