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塑膠臉、石頭奶,我們的社會為何要貶低人對改善顏值的努力

擁有高顏質在社會通常能獲得更多關注和優惠,連有高顏質的流浪貓都能受到更多社區居民的關愛。(新新聞資料照)

每次逛娛樂影劇討論區,對於不時出現的「塑膠」、「石頭」等字眼,總感到頗為莫名。喔,塑膠是網路鄉民酸明星整容使用的詞彙,至於石頭,則用再隆胸女星的身上。這也就算了,總是會有一些鄉民情緒爆炸,好像這些明星做了什麼殺人放火的邪惡勾當一樣。

更奇怪的是,網路時不時就會有人把明星小時候的照片貼出,似乎想藉此證明「他以前不是長這個樣子的」,有點想要掀這些人底牌、甚至指控對方是騙徒的感覺。

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別鬧了

會說這些留言讓人感覺莫名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別說影劇圈了,就算是一般社會上,顏值好的人也能獲得周圍所給的一大堆優惠,「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只不過是書上的鬼扯、用來安慰顏值低的人罷了。而且顏值根本就是天註定,什麼沒有醜人只有懶人,不過是化妝品的銷售話術而已。

但是整形醫美的出現,讓人終於有機會靠著努力和冒險,不再讓「天注定」的醜顏跟著自己一輩子──是的,整形必須付出金錢,而且就現況許多醫師放棄原來的專科、轉往醫美這一點來看,這筆金額恐怕是不會小;而且就算不提可能「越整越難看」,任何外科手術都有風險,說這些人是拿命在冒險其實並不誇張。所謂的「天然美人」其實並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靠他爸媽給他一張好臉,相反地完全靠自己努力的「人工美人」卻老被酸塑膠、甚至被當成罪犯,這和這社會老鼓勵大家要努力奮鬥、改善現況不是剛好相反?

秀傳醫院、北秀醫美。(新新聞資料照)
透過先進的醫美,人們有機會能對自己的顏值做出改變。(新新聞資料照)

由於我是真的不了解這種情況到底是為了什麼,這篇文章會用提出一些可能性和大家討論的方式呈現,因為我自己都沒信心說「這就是背後的真正原因」。

當我們用自己缺陷掩飾自己無膽向前的事實

第一個可能的因素,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這社會一直在傳播一種ㄍㄟ掰的道德教條: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這種教條甚至把「愛美」這種人的天性,抹黑是一種「膚淺」的行為。而想辦法靠自己努力改變自己顏值的整形男女們,就被這些人視為是不「安分守己」,有錢不拿去做好事幫助別人,挑戰人類社會道德律的壞份子。

當然這些人努力(改變顏值)取得了成功,更是一種「某個年紀後還長得醜只能怪自己」的宣告,就筆者之前介紹的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理論,人時常會把自己的缺陷,當成沒有勇氣去改變的藉口,當這個藉口被狠狠地戳破了,當然會引起很多人的憤怒。

阿德勒(Alfred Adler),個體心理學創始人。(取自網路)
阿德勒(Alfred Adler)認為人時常會用自己的缺陷,掩飾自己沒有勇氣去改變。(取自網路)

第二個可能的原因還是道德教條,儒家有個說法是「身體髮膚、受諸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為了改善自己的顏值冒著去動外科手術,當然是一種「不孝」,而不孝在「百善孝為先」的儒家道德體系中,可是萬惡之源,要倍天打雷劈的。

講到這裡一定有人覺得我扯遠了,這也是筆者一直以來都覺得台灣社會很神奇的地方,我當然知道現在一堆年輕人《論語》可能背不了幾句,更不知道四書是哪四書、五經是哪五經。 (相關報導: 為何多數男性都喜歡臉正身材好的女生?他道出兩性關係現實面,優質男人更重視4項特質 更多文章

我們的社會真的肯定「努力」的價值?

但很神奇的是,雖然這些人在學生時代可能國文、歷史考試拿不到什麼分數,課堂上都在打鬧睡覺,但這些儒家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就是能夠成功地滲透到我們心中體內,甚至變成我們判斷事情的基準,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台灣的選民們想像的理想政治人物樣貌,是不是非常地儒家?當你的核心價值被冒犯,引發出暴怒的反應並非完全沒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