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2017年台北地檢署重啟偵辦三中案,當時媒體爆料北檢掌握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涉嫌圖利買家的錄音光碟,引發馬英九質疑北檢在偵查過程中洩密給媒體,甚至對北檢和偵辦的檢察官提告,創下卸任元首告檢察官的先例。
而當時擔任北檢檢察長、也被馬英九一起告的,就是4月26日剛成為新任檢察總長的邢泰釗。根據《新新聞》這篇報導,邢泰釗知道被馬英九提告的訊息時,人還在考試院陪同同仁出席領獎,甚至還在典禮後到了餐敘現場,短暫停留後才回北檢處理被告的事情。
邢泰釗在2016年7月18日接任北檢檢察長,2017年7月17日,台北地檢署重啟調查三中案,主要是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新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提出新事證,認為中影股權被嚴重低估,將之移交北檢。三中案起源於「黨政軍退出媒體」於2003年完成修法,2005 年黨政軍完全釋出老三台的股份,讓必須處理旗下媒體的國民黨,急忙地將「三中」賣出,卻遭到民進黨前主席游錫堃等人向高檢署查黑中心告發,讓特偵組出面偵辦,直到2014年才簽結。
馬英九在北檢重啟三中案調查後的11月29日,被北檢約談4.5小時,約談後有媒體接連引用檢方說法,指稱「掌握關鍵買賣會議錄音,證實馬英九裁示『那就回饋給他』,讓中投同意把中視賤賣給余建新的榮麗集團」,終於讓馬英九決定對北檢提告。
這篇報導詳述了曾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為何選擇當第一個「告檢察官的卸任元首」,和邢泰釗如何處理「被卸任元首告」這史無前例的事件。(新新聞編輯部)
台北地檢署追查三中案,被爆掌握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涉嫌圖利買家的錄音光碟。新聞曝光後,馬英九展開大反撲,13日怒告北檢檢察長邢泰釗、主任檢察官王鑫健洩密,再向高檢和最高檢察署聲請移轉管轄,創下卸任元首告檢察官的首例。接著他透過媒體專訪自清,還公開嗆檢「公布錄音檔」。
支持《新新聞》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馬英九轉守為攻,招數連連,反觀北檢卻淡定以對,只開了場總長187秒的記者會回應。檢方先用432字的新聞稿撇清沒洩密,還呼籲外界不要用民粹混淆焦點。對於馬英九連番嗆聲,檢方則來個相應不理。
馬英九:檢留一手,製造有罪氛圍
台北地檢署重啟偵辦三中案,11月29日約談前總統馬英九4.5小時後,沒想到,《自由時報》等媒體卻接連引用檢方說法,指稱掌握關鍵買賣會議錄音,證實馬英九裁示「那就回饋給他」,讓中投同意把中視賤賣給余建新的榮麗集團。這些報導終於激怒馬英九。
馬英九及律師都認為檢方的動機不單純,因為這次媒體透露出片段不實的機密內容,不少只有檢方才知道。馬英九17日接受《新新聞》訪問時坦言:「去年北檢起訴洩密案,到最近重辦三中案,種種不公正且怪異的行為,『讓我感覺非常不舒服』。」
馬英九表示:「這個案子(三中案)還在調查過程中,檢察官有些話偵訊時都不講,卻把關鍵東西透露給媒體,讓我感覺檢方好像想製造馬英九『有罪』的氛圍,但你(檢方)的依據到底是什麼?特定媒體還說我裁示什麼,真不知道從何說起了!」
據瞭解,媒體指控馬英九涉嫌圖利的錄音檔,指的是2006年3月13日在北市府舉行的會議部分情節;報導指稱,錄音檔坐實馬英九曾親口裁示回饋余建新4.8億元,涉賤賣中視股權。這段情節的曝光,馬英九及律師尤為驚訝。
馬英九表示,11月29日被約談時,檢方提供給他多段錄音檔及譯文,但他卻不記得有聽到、看到「那就回饋給他」這句話,連全程在場旁聽記錄的律師也沒印象,查遍筆記更看不到相關內容。
他說,這場會議事隔11年,他聽到檢方提供的錄音檔後才有約略印象,「在錄音檔中可以清楚聽到我一再強調,『交易一定要合法、不能有暴利』,而『回饋給他』這幾個字,我不記得有說過,印象中譯文好像也沒有。」馬英九與律師團在偵訊結束後,認為檢方提供的錄音內容對他頗為有利,只是沒想到檢方竟留一手。
白痛心!馬英九批檢誤導張哲琛收錢
馬英九質疑,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條,檢察官「應於被告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如果「那就回饋給他」這句話對案情真的很重要,又是不利於他的關鍵證據,檢察官卻沒有提示出來讓他解釋。他也說,這句話一定有前後文,不可能沒頭沒尾,「回饋給誰?給什麼回饋?都沒有說清楚,光憑一句話就認定我主導全局,恐怕也是一種揣測。」
馬英九回憶,2006年3月13日這場會議,對中視股權交易並沒有任何結論,應該是「破局了」,他在(會議)最後也強調,「不能有暴利,不管怎麼協商,最後不能違法。」這場會議結束6天後他就出訪:「3月19日我赴美訪問直到3月底才返台,期間都沒有過問股權買賣一事,都是中投、榮麗雙方的律師持續協商,才在4月3日完成簽約。」
張哲琛在國民黨出售三中時,為國民黨旗下的中央投資公司董事長。(資料照,林旻萱攝)
馬英九說:「中投交易案都會呈報中常會討論,交易協商的細節、價格,我也不是很清楚。」況且特偵組簽結時認定中視當時淨值約7億元,中投用8.925億元賣給榮麗,應不存在賤賣問題。據透露,馬英九律師團在偵訊當天也曾提醒檢方,認定有無賤賣事實時應注意特偵組的偵辦結論。
不過,檢方的偵訊手段實在讓馬英九難以認同。馬英九透露,他跟黨內都相信張哲琛的操守,但檢方偵訊時卻告知張哲琛曾收余建新500萬元,他驚訝之餘當庭反問檢察官:「你們查到的?」檢察官還說:「是啊!」
馬英九嘆辦案不公:追殺得像什麼樣
馬英九感受北檢不正派的地方還有幾處。他說,洩密案本來已經簽結不起訴,但檢察長一換人就變成有罪起訴,「起訴書還用馬(英九)王(金平)不合,拿拔掉王金平的臆測當證據,令人嘆為觀止。」另外,這次北檢也不是以調查三中案為由來約談,而是拿律師王可富告發侵占黨產案,「王可富包山包海地質疑,檢方也包山包海地問,這也實在太奇怪了。」
馬英九說:「從來沒指示圖利誰,也沒收賄或拿不該拿的錢,我對自己的清白有信心。這次決定提告,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因為我若不講話,不實東西會愈來愈多,以後案子起訴到法院,簡直就是百口莫辯,所以不能再忍讓。」
北檢2017年重辦三中案時,王金平(見圖)與馬英九的政爭也被列入起訴書。(資料照,顏麟宇攝)
他強調,檢方不應選擇性公開或只公布對他不利的資訊。談到法律,他彷彿「馬教授」上身,解釋《刑事訴訟法》對偵查不公開原則,也有依法令、維護公義及保護當事人的權益等三大例外規定,若基於保護他的權益,「檢方也可依職權將錄音檔內容全部公開,我沒有什麼不可見人的,『就公開嘛!』」
馬英九感嘆北檢辦案不公:「追殺得像什麼樣,當然有時候覺得不公平」。但最後他仍不忘回歸前總統的高度,補充說:「還是會以平常心,冷靜沉著的因應,畢竟還是要尊重司法。」
馬英九親自到地檢署上演告官戲碼,北檢也不迴避,由內勤檢察官陳思荔在27偵查庭親自受理,總共開庭15分鐘。這時候,北檢的龍頭邢泰釗卻不在辦公室。原來當時考試院正在舉行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這個獎由總統蔡英文親自頒發,北檢由破獲全國最大宗古柯鹼的檢察官林逸群得獎,邢泰釗也照著預定行程,陪著同仁出席這個榮耀的場合。
邢泰釗得知挨告有點錯愕
馬英九氣呼呼地提告,邢泰釗卻是在頒獎典禮的會場收到消息。知情人士說,邢泰釗一開始感到「有點錯愕」,但心情相當淡定,在場的官員也沒有察覺到他的表情有異狀。典禮結束後,邢泰釗還不動聲色地參加考試院舉辦的餐敘,但椅子還沒坐熱,他就急著趕回北檢處理。
邢泰釗回北檢後,臉色凝重地找來所有參與三中案的檢察官開會,也逐一詢問每個人的辦案情況,邢泰釗相信同仁操守,除了再三叮嚀嚴守偵查不公開,也放重話說,如果查出是自家人洩密絕不寬貸。為了慎重起見,檢方仍依規定分案,要查出洩密源頭。
誰在背後操作政治謠言?
近日媒體頻流傳政治陰謀論,指稱邢泰釗當年擔任高雄地檢署檢察長時,因查賄查到藍營,被馬英九拔官調往金門高分檢當檢察長,才對馬英九有怨恨之心。還有媒體提及,當初三中案的原承辦檢察官高升苗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想結案卻被邢泰釗攔阻,被迫移交給另一名檢察官偵辦。而馬英九也自爆,當初洩密案簽結不起訴,換個檢察長卻起訴他。
對這些愈來愈離譜的傳聞,邢泰釗曾無奈地對同仁解釋,當年他被調動是法務部的考量,與馬英九無關,況且兩人根本不認識,他怎麼可能與馬英九有怨隙?此外,當初三中案承辦檢察官高升,邢泰釗曾請託他續留北檢一段時間,等全案偵結後再到苗檢報到,雙方原本有共識,但苗檢檢察長柯麗鈴卻因人力問題親自找邢泰釗溝通,邢泰釗迫於無奈才打消留人念頭,指定另一名檢察官接手,怎麼會講成他攔阻結案?
馬英九創下卸任元首對檢察官提告的先例。(資料照,盧逸峰攝)
這名人士說,外傳邢泰釗馬英九有仇、邢泰釗阻止結案,一切都是有心人在背後操作,邢泰釗確實背了很大的黑鍋。但據聞,邢泰釗對於自己挨告其實不以為意,他只覺得對不起辦案一向認真、在檢察界風評極佳的檢察官王鑫健。
北檢不是第一個挨告的苦主
其實馬英九並不是第一次對檢察官出手。2007年2月,他涉嫌台北市長特別費案遭檢察官侯寬仁起訴,他旋即宣布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參選總統;律師團在法院訴訟期間引用「大水庫理論」讓他贏得一、二審無罪判決。馬英九在2008年3月22日贏得總統大選,最高法院旋即在4月24日駁回上訴,馬英九上任總統前(5月20日)就獲判無罪定讞。
馬英九打官司節節勝利,但他在參選總統期間(特別費案上訴三審前夕),突然具狀控告侯寬仁偽造文書,緊咬侯扭曲證人筆錄誣陷他。不僅如此,馬英九也認為檢方縱放綠營人士涉及的特別費案,還加碼控告侯寬仁在內的3名檢察官「濫權不起訴」,在檢察界引發寒蟬效應。
侯寬仁(見圖)任北檢檢察官時,也曾遭到馬英九提告。(新新聞資料照)
有法界人士說,開庭筆錄不會逐字記載,只能記載大意,但筆錄都經過證人確認後才簽名,案子也是大家有共識才起訴的,該人士苦笑說:「當過法務部長的人會這樣傷害檢察官公信力嗎?」最後,侯寬仁雖然獲得不起訴處分,但他卻因此被法務部記一次申誡,這次教訓讓他至今仍在高檢署沉潛,從此退出辦案行列。
時至今日,馬英九的角色已轉變為前總統,這次提告的層級更高,除了承辦主任檢察官外,還讓地檢署首長邢泰釗也成為共同被告。有檢方高層認為,「馬英九這次走險棋,在檢方偵查結果還沒出爐前,就恣意用政治語言批判司法案件,無論他最後獲得什麼樣的結果,都已重創檢察界的聲譽。」
他低聲地說:「時代早就變了,現在的年輕檢察官更懂得保護自身權利,如果沒證沒據,檢察長怎麼可能指揮得動?而且如果手法這麼粗魯,以媒體發達的程度,恐怕早就被踢爆了。」
馬英九罵得熱,北檢回應冷
馬英九愈罵愈熱,北檢卻反應淡定。檢方指出,已嚴守「偵查不公開」規定,媒體報導有許多與事實不符,事先也未向檢方查證,檢方偵辦案件沒有政治考量,希望外界勿用民粹手法混淆焦點。馬英九近來又陸續出招嗆檢,還要求公布錄音檔,北檢根本不回應。
(本文原刊登於2017年12月20日出版的1607期《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