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鉅原觀點:美國通膨劇烈,考驗拜登政府應變力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5日提高了3碼的基準利率,引起了股債市場巨大波動。美國民眾荷包縮小,拜登民調降到低檔,對11月的期中選舉恐造成不利影響,內外交雜的多重問題都正考驗著現任團隊的能力。圖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5日提高了3碼的基準利率,是從1994年以來,利息升幅最大的一次,引起了股債市場巨大波動,6月物價指數更升高為9.1%,通膨更形惡化。美國民眾荷包縮小,拜登民調降到低檔,對11月的期中選舉恐造成不利影響,內外交雜的多重問題都正考驗著現任團隊的能力。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升高8.6%,聯準會(Fed)在6月15日提高了3碼的基準利率,達到了1.50%至1.75%。這是從1994年以來,利息升幅最大的一次,難怪引起了股債市場的巨大波動,道瓊指數跌至30000點以下,6月的物價指數升高為9.1%,但是7月13日的道瓊指數只有下跌208.54點,尚守住了30000點的底線。7 月 27 日聯準會再度提升3碼,使得基本利率達到 2.25%至 2.5%,然而當天金融市場反應出奇的冷靜,三大重要股市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過去曾有句話說,美國一打噴嚏,日本將被感染到感冒,而世界其他地區就會承受肺炎的痛苦。本文將探討最近通貨膨脹的起因、財政貨幣政策的因應,以及緊縮貨幣政策是否一定導致失業率升高等問題。

近20年聯準會以2%通膨為目標

多年來聯準會一直以2%的通貨膨脹為其目標,只要通膨沒有超過2%的水平以上,其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就一直維持。其實近乎零利率的政策,扭曲了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有趣的是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在2021年之前沒有造成太糟的通膨,這完全是因為貨幣流動性減低的結果,因為在低利率之下,持有貨幣的成本降低,貨幣的流通速度減慢,所以可沖銷貨幣寬鬆對物價所造成的壓力。

運用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MV=PQ,M代表貨幣供應量,V代表貨幣的所得流通速度,P代表物價,Q代表實質產出(所得),在實證上,如果PQ以名目的GDP代表,M以廣義的貨幣供應量(M2)代表,可以計算出V=PQ/M的估計值,運用貨幣供應的存量(M2),以及名目GDP的數據,可以計算出貨幣的所得流通速度(V),近20年來,這個流通速度都逐年的降低,以筆者計算出的V值〔如圖1〕所示,2000年第1季的0.7持續下降到2021年第1季的0.4,就是為何聯準會一再持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而無懼物價上漲的緣故。

但是好景不長,物價指數上漲的程度在2021年春天之後,已經超過了2%的目標區,只是聯準會還是按兵不動,觀望了整整一年,才在2022年3月第一次將基準利率升高1碼〔圖2〕。

20220803-圖1、圖2。(作者提供)
圖1、圖2。(作者提供)

需求驅使加上供應鏈干擾造成通膨

通貨膨脹的起因不外乎教科書上供給與需求面的兩個因素,不同於以往的經驗是,這次通貨膨脹是因為持續性零利率所產生的需求驅使(Demand-Driven),加上供應鏈干擾所產生的供給失衡。火上加油的是因為烏俄戰爭所引起的石油、天然氣短缺和穀物價格上漲,使得通膨情況更加惡化。 (相關報導: 中國武嚇蔡英文喊「台灣不會退縮」 裴洛西:絕對不會背棄對台承諾 更多文章

美國的零利率已經維持了好幾年,事實上是超過刺激經濟所需要的寬鬆政策,聯準會判斷物價波動與貨幣政策的操作,往往有過與不及之憾。這不但涉及到鷹派與鴿派見仁見智之爭,多少也受到了執政黨希望延長經濟繁榮景象的政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