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只是借存摺給別人,就成了詐騙幫兇?專家揭新詐騙手法驚人內幕,尤其這三種人最需要小心

詐騙集團新騙術不斷更新,小心不要上當了!(圖/tvN(티비엔)@facebook)

台灣的詐騙大概從5到6年前開始蓬勃發展,一群「高級銷售員」們透過高明的話術與技巧,讓許多人甘之飴地把自己大半輩子賺的辛苦錢都奉獻出去。國人騙不夠,更把詐騙版圖擴大到海外,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企業,奠定了臺灣的「詐騙王國」地位。

而在詐欺案中的被害型態,多半還是透過匯款的方式,這便開始談本篇的主題了。根據筆者自己辦的案子裡,幾乎所有的匯款帳號都是「人頭」,這其實不難理解,想像一下,如果今天自己要去騙另一個人的錢,會用自己名下的帳戶去騙嗎?帳戶一下就被凍結了,還馬上就被查出身分,聰明的臺灣人們才不會做這種事。所以「人頭帳戶」就成了詐欺犯罪者的首選,而「人頭帳戶」的開戶人,實務上也被認定為詐欺的幫助犯刑法第30條)。

但是,幾乎每一個開戶人被通知到案時,都說自己是被騙的。到底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被騙著去幫助犯罪」呢?

人頭帳戶開戶人的特性

對金錢的匱乏

更白話一點就是「缺錢」。詐欺相對於強盜、搶奪之類的暴力犯罪明顯不同,屬於智慧與謀略型犯罪,因此往往洞悉人心,「金錢」正是人類難以抗拒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那些特別缺錢的人。

只需要在臉書、LINE或其他網路平臺上發布類似「小額貸款」、「租存摺」的訊息,自然就會有人主動上門。

在臉書上偶爾也會看見「小額貸款」訊息,打的幾乎都是「免擔保」、「快速核貸」之類的條件,吸引那些急用錢的人;而「租存摺」也是利用人「需要賺錢」的心理,以一個假公司、假企業為名目,謊稱公司有大量的資金往來,所以有大量承租金融存摺的需要,租金大約是1本存摺3萬/半個月,視個人話術喊價,反正一定拿不到。

沒有正職工作(或沒有工作)

這些人通常從事沒有薪資轉帳證明的工作(比如領日薪)或甚至沒有工作,所以一般的金融機構很難核予貸款,這也是這些人會到網路上尋求其他賺錢管道的原因。

欠缺思辨能力

並不是說他們不聰明,或更確切來說,缺乏對於事物的警惕。所謂「貧窮限制想像」,對金錢的匱乏感會讓人暫時失去理智,而忽略了話術背後的陷阱。當然,詐騙集團的話術太過高明也是原因,但如果自己對於詐騙手法有所認識,並對於事情都有「先思考,再決定」的思維,八成就能避免被騙的風險。

騙存摺的流程

為了讓文章更通俗白話,以下我把「存摺」通稱為「簿子」吧。無論是「小額貸款」或是「租簿子」,騙簿子的流程大概如下:

1. 會騙你把簿子上有帳號跟戶名的那一頁拍照傳LINE給他,話術略為:「要先讓公司會計審核,看你的簿子有沒有正常金流,有沒有被警示」之類的鬼話。(這步驟有時候也會省略,直接跳2.)

2. 要求你把簿子跟提款卡寄給他。寄件方式通常是對方給你一組7-11的交貨便代碼,叫你把簿子和提款卡包裝好之後,去操作IBON用交貨便的方式寄出去,所以你也不會知道收件人姓名和電話(就算知道也都是假的)。 (相關報導: 「詐騙集團專挑這5種人!」資深刑警公開詐欺犯「高超話術」,根本是解讀人類心理的專家 更多文章

3. 提款卡的密碼會叫你直接傳LINE,或是在你寄包裏前,把密碼改成對方指定的一組密碼,還有叫你把密碼寫在便條紙上一起寄的。反正,對方會掌握你的提款卡密碼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