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出履歷前5個必須避免的危險錯誤!讓應徵公司一眼就覺得「這個人很有Sense」!

避開履歷撰寫的5個誤區,讓應徵公司看到你的履歷就眼睛一亮!(圖/Pixabay)

履歷不是讓你吹噓,更不是叫你謙虛。

實習季又要到了,我們公司最近也在找實習生,收到了一些履歷,看了好多都讓我們充滿黑人問號。因此打算寫一篇關於「撰寫履歷」的經驗分享文,以免我們看得痛苦,你也因為沒有好好地表達自己,而失去了機會。

我們發現有太多人不會說出自己的故事,不僅是讓你找不到機會,也讓我們可能「錯失了適合的人」。所以此篇攻略文,就是希望能讓大家上戰場時,至少能進到第二階段面試,不要還沒見到你本人,你就死在前線了。

不廢話,開始吧!

第零點:不要用制式履歷表。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人力銀行雖然有固定職缺,但他的制式履歷表絕對是大坑。制式履歷表,表示你能一個履歷表打天下?別做夢了,讓我一句話打破這迷思:

「這也表示這份履歷表毫無客製,充滿雜訊。」(雜訊:無法符合職位需求、提供公司價值的資訊。)

基本上,上面這一頁截圖上的「所有資料都是無用的」。沒錯,就連聯絡資料跟姓名都無用,因爲我對他毫無興趣,根本不會想聯絡他,為何需要知道他的聯絡資訊。

首先,五點擊破糟糕履歷

從這邊開始,我會用一份申請我們公司的自製履歷(至少他突破第零點了)作為範例。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部分個人資訊已隱藏:

(圖/作者提供)
但如果你還是認得出這個人,請保護當事人,給點隱私不要說出來,拜託。(圖/作者提供)

而在「五個誤區」分析結束後,我會附上一張「履歷範例」給大家參考。

第一點:個人資訊很重要,卻也最不重要

你可以從這份履歷看出來,版面的五分之一(20%)是個人資訊:照片、中英姓名、電話、居住地。這完全是浪費版面,因為「個人資訊」這東西只有在你的內容引起了對方公司的興趣後才會有用。當公司一點開履歷,前面二十秒卻都只讀到你的個人資訊,我們只會心想:「這誰啊?先告訴我你為什麼適合我們這個職位吧⋯⋯。」

履歷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讓公司發現你對於他們的價值,並對你有印象和興趣。」

那這目的怎麼達到?很簡單,

「思考他們需要什麼,而不是你想要說什麼。」

第二點:用時間軸呈現經歷是基本,但請告訴我意義是?

近乎一半的履歷都會按照時間順序撰寫經歷,但卻沒幾個人能說出,這段時間軸背後的邏輯脈絡與故事意義是?

「你為什麼會從A到B?」「C到D的工作內容都是推廣,那轉換公司的原因是?」「這些項目跟我們公司需要的職能有什麼關聯性?」

為什麼每個經歷背後的邏輯脈絡與故事很重要?因為這才是你人格特質最好的具體證明。讓我們先跳到:

第四點:人格特質請用故事或者事件說明,不要只寫我很(會)XXX。

你說你很會「團隊合作」,為什麼?你說你很會「溝通與寫作」,憑什麼?

這時候每項經歷之間的轉換的邏輯故事脈落,就會是你最好的佐證,如果你有事先研究你申請的公司是小規模的公司,你可以寫:

「2016 年我在 A 公司擔任推廣部實習生,2017 年則換到 B 公司也負責推廣部,工作內容很類似,但換公司的最大原因是我發現我更適合 5 人的小規模團隊,而非 20 人的大團隊。」

這邊我不寫太多,因為你要自己寫出你的故事,重點是讓我們知道你的人格特質。人都喜歡看活的履歷,而非死的文字。 (相關報導: 如何在自我介紹時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該做的不是介紹自己! 更多文章

另外,「學歷」這件事情就更奇妙了,我觀察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