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囚室上方的自由靈魂

白羅斯(白俄羅斯)的人權運動家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AP)

1935年德國的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1991年緬甸的翁山蘇姬、2010年中國的劉曉波、2022年白羅斯(白俄羅斯)的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這四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有何共同點?他們都與牢獄有不解之緣,甚至是在獄中或拘禁之中獲獎。納粹與中國共產黨將奧西茨基與劉曉波囚禁到病體支離的生命盡頭;翁山蘇姬與畢亞利亞茨基至今仍深陷在專制政權精心織造的刑獄網羅中,恐怕也將步上前兩人的後塵。

諾貝爾獎六大獎項之中,和平獎得主最容易引發「適格」與否的爭議(不適格的得主屢見不鮮),不過上述四位得主有高壓政權與牢獄生涯的「加持、背書」,應該可確認是實至名歸(翁山蘇姬另涉迫害緬甸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的爭議)。當然,四人也都付出沉重的代價。

高壓政權背書,得獎實至名歸

看看白羅斯人權運動家、「春天人權中心」(Viasna)創辦人畢亞利亞茨基的遭遇。

前年的和平獎桂冠讓雷莎(Maria Ressa)與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兩位新聞人雖然身處亂邦、危邦(菲律賓與俄羅斯)而且堅持扮演芒刺與針氈的角色,但始終保持自由之身。早在2021年7月就因「逃稅」遭到逮捕的畢亞利亞茨基,卻與這樣的光環效應無緣。這個月3日,他被白羅斯法院重判10年有期徒刑,罪名也追加了「走私」與「資助示威抗議」。畢亞利亞茨基之外,「春天」還有3位工作者分別被判刑7至9年。

白羅斯僻處東歐平原西部,人口僅約950萬,面積約20.8萬平方公里,過去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就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此人號稱「歐洲最後的獨裁者」。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讓白羅斯大大露臉:俄羅斯三路侵略大軍其中一路先藉演習之名在白羅斯集結,再向南殺進烏克蘭,直取首都基輔(Kyiv),只是後來鎩羽而歸。換言之,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堪稱當代希特勒(Adolf Hitler),盧卡申科不妨自比當代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歐洲最後的獨裁者」與他的封建王國

白羅斯與俄羅斯在種族、文化、歷史上關係極為密切,政治上曾長期淪為蘇聯附庸,1991年冷戰落幕後正式獨立,盧卡申科1994年當選首任總統,從此欲罷不能,藉由修憲伎倆與選舉舞弊,五度連任成功,成為萬年總統。盧卡申科今年68歲,最有可能接班的么兒尼可來(Nikolai Lukashenko)今年才18歲,所以他顯然還不急著交棒。

掌權近30年之後,盧卡申科將白羅斯降格為他個人作威作福、予取予求的封建王國,經濟奉行前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靠俄羅斯貸款與廉價能源勉強度日,有如一灘死水;政治則由國家機器鐵腕壓制,沒有像樣的政黨,更沒有獨立的媒體,公民社會奄奄一息。白羅斯的情治機構至今仍稱「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正是前蘇聯KGB的餘孽。 (相關報導: 徐勉生觀點:俄烏戰爭為了誰? 更多文章

但是大獨裁者2020年8月第5次連任時,居然差一點陰溝裡翻船,白羅斯人民對本應是「樣板戲」的總統選舉假戲真做,一位年紀不到40歲、代夫出征的英文老師蒂卡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異軍突起,迫使獨裁者只能靠公然作票、軍警鎮壓來保住「勝選」。白羅斯民主運動從此風起雲湧,盧卡申科至今逮捕逾3萬5000人,反對陣營領導人不是流亡國外,就是鎯鐺入獄。蒂卡諾夫斯卡婭奔走於國際社會,畢亞利亞茨基則成為以身殉道的受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