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英文怎麼說?問這個瑞典姑娘就對了

《射雕英雄傳》英譯本《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Amazon)

九陰白骨爪、懶驢打滾、降龍十八掌…..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的這些招數,英文怎麼說?

可以去問瑞典姑娘郝玉青(Anna Holmwood)。她給《射雕英雄傳》貼上中國版《魔戒》的標籤,花5年時間為它的英譯本在英國找到一家出版商,花一年半時間完成了第一卷《英雄誕生》的翻譯,找到一位香港姑娘張菁接著翻第二卷。

從2018年起,倫敦的MacLehose Press出版社要陸續出版「射雕三部曲」英譯本,每部4卷,共12卷。第一部《射雕英雄傳》(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的第一卷《英雄誕生》(Hero Born)2月面世。三部曲裏的另二部是《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因為沒人翻譯,在英語世界默默無聞;沒人翻譯,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師作品裏文化深奧,語言獨特,許多人望而生畏,成了兩大難關。

郝玉青
郝玉青1985年出生在瑞典,在牛津大學和台灣師大研習中文,瑞典語、英語和中文流利,立志於文化溝通。

「語言是真難」

「我是無知者無畏,」英語譯者郝玉青在電話裏笑著承認,「剛開始不知道翻譯金庸那麼難,後來才知道,但沒有退路了。」中文十分流利。

她1985年在瑞典出生,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人,從小在雙語環境里長大,小時候就嚮往「山那邊」的異域,別樣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後來在英國牛津大學和台灣學了中文,包括文言文,又在中國生活工作了幾年,做書籍版權代理,為電視台和廣告公司當過顧問,還嫁給了一個台灣男生,兩年前有了個小寶寶,舉家回瑞典定居。

她不是武俠小說迷,也不是「金庸粉」,只是學中文時朋友們敦促她一定要看金庸,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翻著翻著理解就越深,就成了「金庸粉」。

她接受BBC中文網電話採訪時說,「翻譯《射雕》也是我自己變成熟的過程,了解到自己的優缺點。隨著人物打來打去,我自己也在矛盾糾結,自己跟自己打來打去。最後,當然還是給自己打氣,一定要堅持。」

「心懷謙恭」

對於之前的金庸小說英譯,郝玉青表示「尊重」,但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

原汁原味或許難以企及,但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自稱體系的「英語版金庸」世界,她說。

翻譯金庸難,翻譯界公認。不僅僅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

譯金庸之難,還因為更多是在翻譯文化,翻譯意境。

郝玉青的《射雕》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

「其實名稱不難翻,」郝玉青在電話上告訴BBC中文網。她曾在台灣學習文言文,著迷於中華古文古詩之美。對她來說,難的是要那些招數在譯本裏'打'得流暢,沒有違和感,讀來不生澀。

重點是情節、故事,翻譯時忠實細節到什麼程度,應該視情節而定。金庸的中文讀者或許陶醉於他描述高手交鋒場面的語言,在英語譯本裏或許達不到十全十美,只能抓重點,那就是故事情節。

自己先比劃一下

翻譯們都知道,要把動詞譯出原文的神韻來,是會令人抓狂的。 (相關報導: 《射雕英雄傳》有了英譯版!譯者:武功招式不難翻,最難是如何讓招數「流暢」 更多文章

郝玉青透了一點小秘密,說她在翻譯時會自己在屋裏比劃這些招數,有了親身體驗,才確定該用「砍」還是「削」,「懶驢打滾」直譯成「Lazy Donkey Roll」,形像直觀,而且直接把讀者帶入金庸的武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