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假裝看不見「貧窮」,一場展覽要讓人看見台北市最無助的一面!今(6)日上午,長期關懷街友、都市原住民、貧困家庭、勞工權益等27個公益組織合辦之「貧窮人的台北」特展於萬華剝皮寮開幕,展覽裡,獨力撫養2個孩子卻被嫌「不關心小孩」的單親媽媽、街友、每月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年輕人都成了主角。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於開幕致詞表示,展覽最主要目標就是要大家「看見窮人」,正視社會問題,「我們社會看起來外面很漂亮 裡面卻有非常非常多的問題,只有跟最底層的人接觸,才能清晰地掌握。」

「很多人來台北築夢,卻在這裡夢碎」台北滿街「被隱形」的窮人
「貧窮是一個召喚,一直都伴隨著我們。」孫大川分享,自己開始關注貧窮議題是在30年前(1986年)赴巴黎參加為全球赤貧者服務的「第四世界運動總部」活動,在那之前,他很難想像繁華花都巴黎也有那麼多被排斥的底層,「他們這些人好像是不存在的,跟我們想像的巴黎不一樣。」
窮人一直都存在於街頭、車站,但似乎一直被視為「隱形人」,要讓人們「看見」貧窮,總需要一個契機。孫大川表示,從巴黎回來後他已無法對貧窮視而不見:「從那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街友窮人!以前在台北從未發現有這麼多窮人,後來發現街上、火車站都是……。」

「我們忘了台北的繁華之下,是很多人來台北築夢,卻在這裡夢碎。很多原住民同胞還在河邊違建生存狀況受到威脅,他們對著整個台北的繁華有非常非常多的貢獻,他們在這裡付出勞力築夢,雖然夢不一定成功。」
到底該如何解決貧窮問題?孫大川表示,這終究必須透過窮人的視角來看世界:「貧窮的答案不在有錢人或人道思想者裡,在赤貧人身上,從他們的答案也能看出社會盲點與結構性的忽視,應該跟貧窮人學習這件事。」
孫大川舉例,第四世界運動總部在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連續30年追蹤拍攝上百個巴黎貧困家庭的日常對話,只有知道貧窮人的思考與處境,才可能與他們站在同一起解決問題。

「人只要不快樂,都應該屬於貧窮」街友雜誌販售員的人生哲理
面對貧窮,總有民眾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誰能保證自己能抵抗時代變遷、永遠不會掉下去?目前透過販售大誌雜誌維生的街友飛機大哥,就在《貧窮人的台北》紀錄片裡感嘆:「以前計程車生意好到可以挑客人,現在都找不到客人了……。」
飛機大哥說自己算是幸運的,雖然因為身體狀況賺得不多,但他覺得日子算不錯:「雖然每天賺得不多,沒辦法租房子,但有政府在幫我,每天只要賺到生活費交通費我就很滿足了。你說我貧窮?我不覺得,我只是沒有錢而已!」
在「貧窮人的台北」展覽可見,窮人並不總像外界想像得「可憐」,他們只是在人生道路上跌一跤、需要走過難關而已,是患了貧窮這種病,而這是人人都可能碰上的問題。
日子再窮,人們總想保有一些尊嚴、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物。例如在場展出「工地調酒」、播放小吃店配樂、已故街遊導覽員「小胖」珍愛的恐怖小說與鋼彈模型,那就是他們日常裡的一點光采。 (相關報導: 持刀搶超商卻叫店員「立刻報案」、乖乖等警察 坐牢3年街友道出犯案背後無奈 | 更多文章 )

「人只要不快樂,都應該屬於貧窮。你看有錢人他很有錢,他如果不快樂的話,就是貧窮!」飛機大哥在現場也滔滔不絕地說出自己一套人生哲學:「你若很有錢不去做有意義的事,錢你帶不走,錢在銀行、人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