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專訪北京智庫專家:氣球、戰爭、台灣,中國究竟想怎樣?

2022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AP)

周波是前中共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他接受德國之聲《衝突地帶》訪問,從最近的中美氣球事件談到俄烏戰爭中中國所採的立場,也分析了北京面對台灣問題的心態,並對中美急轉直下的關係發出警告。

DW:中國的偵查氣球在侵犯美國領空後被擊落。當然,這個氣球沒有權利飛到美國。為什麼北京這麼憤慨?難道只是因為不喜歡被抓到這個把柄?

周波:我認為,由於中國政府已經表示了遺憾,因此我認為美國政府不應該大驚小怪。畢竟,這只是一個意外。因此,他們不應該過度放大這個氣球事件。如果把這種遺憾的意外,跟美國人以航行自由的名義,在中國沿海或南海進行的大量和無止盡的偵察監視相比,我會說他們的活動是有目的的,而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意的。

DW:你說美國是大驚小怪,但現在中國政府難道不是過度反應?發出一個強烈不滿和抗議的聲明,甚至還有人威脅要報復,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中國呼籲大家冷靜下來,結果呢?你不會告訴我,如果美國的氣球漂到中國領土上,他們不會做一模一樣的事情吧?

周波:我想你用了一個正確的詞,反應過度,這就是我們對美國方面的行動的描述。當然,中國將保留權利,發出對等措施。如果這種針鋒相對持續的話。但我相信,外交部發言人講話的總體精神是要用一種冷靜的對話來談論這件事。雖然有這麼多關於航空、航運業的國際規則,歷史上也有國際法禁止從氣球上發射出任何物品,像是爆炸物,但據我所知,現在沒有那麼多關於這種氣球的規定。因此,如果美國認為這件事這麼令人震驚,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兩國以坦誠的方式談論這件事。

DW:好,我們先看看中國的說法。北京說,這只不過是一個氣象氣球,被不可預知的風吹偏了方向。然而,在北美洲近10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你的氣球只是盤旋,然後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導彈發射井上方停了一會兒,未免太巧了吧。中國真的指望有人會相信這種解釋嗎?

周波:好吧,如果不相信,那麼我的問題是,中國怎麼能投射這麼大的一個氣球?它有三輛公共汽車那麼大,緩慢地移動,而且是往美國的方向?在明知道這樣會被發現,明知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幾乎同時就要訪問中國,北京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DW。也許有人不想要讓布林肯成行?如果連氣球都不能控制,避免氣球侵犯其他國家的領空,也許一開始就不應該放飛不是嗎?

周波:我認為使用氣球進行科學研究是完全合法的,而且是被允許的,正如我之前所說。這只是一個意外。人會犯錯,可能會有意外,所以是沒問題的。我們對這件事是誠實的,也表示了遺憾,希望這個事件能夠落幕,如果沒有辦法,那麼我們應該討論一下應該如何避免未來發生這種事。

DW:美國人追蹤這個氣球好幾天了。2月1日,美國國務院向中國在華盛頓的大使館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沒有得到回覆。問題來了,如果這是要誠實面對這個錯誤和意外,為什麼北京不按照國際規範行事?在這個氣球侵犯美國領空時立刻提醒華盛頓? (相關報導: 美國國防部副防長:沒人知道習近平何時動手,沒見到中國未來兩年可能侵台跡象 更多文章

周波:我不相信中國政府什麼都沒說。事實上,如果你上中國外交部的網站,發言人實際上最近幾天幾乎每天都在談論這件事。從發言人的第一句話,她明確提到,中國會調查這個情況,因為外交部不可能事先什麼都知道。她這樣說是腳踏實地的誠實態度,中國在調查之後,很快就透過聲明表達了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