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現金消費劵經濟效益>「消費卷」+「振興三倍券」(N倍券)

今年振興券有望可以達到5倍券?預計優先補助四大產業。(資料照,盧逸峰攝)

這兩日的新聞:行政院官員爆料,今年振興券原則上不會低於三倍券的「3倍效益」,討論雖還在進行中,但紓困5.0版根據特別條例規定,不用等到9月送立院審查,8月就會宣布政策,最快9月就可以發行。

去(2020)年發放三倍券,民眾可以花費1000元,購買價值3000元的三倍券來使用。今年振興券措施擬擴大規模,讓民眾花2000元換購5000元振興券,希望可以將效益提高。

蔡政府的作為蠻奇特的,蘇揆數學不好也就算了(3000/1000=3;5000/2000=2.5。哪來的5倍?),還偏偏自翔得意的鍾情於禮卷型態(百貨公司大賣場最常用消費/買禮卷3000送300;消費/買禮卷5000送500的促銷活動)的「N倍券」。去年政府再三強調跟2009年馬政府發放消費券不同,卻又延續面額(從3600縮水為3000)及限定,蕭規曹(半)隨,推出號稱「三好、一溫暖」讓「振興三倍」好領、好用、好刺激,而且最溫暖的刺激經濟、振興經濟的三倍券。

老百姓普遍感受:難領、不好用、好浪費錢,而且最白癡!(政府真的不做田野民調的耶!)

老百姓需要的是現金,政府官員、立委拼命反對,最好笑的理由是:會被存(銀行)起來!

「振興三倍卷」的實質效益:

【自由財經 觀測站】振興三倍券的效益2020/06/03:

藍營一再建議發放現金或消費券,但當年馬政府舉債856億元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國發會評估GDP貢獻僅0.28%至0.43%,遠低於原本估計的0.64%;審計部報告也指出,消費券替代效果明顯,民眾以消費券取代現金,高達72%用在日常支出,帶動經濟乘數效果相當不足。

【中時新聞網】三倍券對GDP成長貢獻僅0.08% 2020/08/13:

中央政府為振興經濟所推出的三倍券,到底能發揮多少成效?7月底在台大「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學者就有激烈攻防。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認為:「推出振興消費券,是要促進消費,為消費點火,發現金是不通的。」但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莊奕琦:「三倍券不如消費券,使用效果有限、時效性差、還增加不少社會成本。」中研院經濟所簡錦漢研究員:「三倍券對GDP成長貢獻,僅有0.08%。如果根據經濟理論,三倍券或消費券,都完全不會有甚麼效果。」台北市政府秘書長陳志銘也參與了這場研討會,他表示:「政府舉債510億元,帶動GDP成長卻不到0.1%,其實是一種倒退」。

老百姓需要的是現金,政府官員和立委拚命反對,最好笑的理由是:若發現金的話,民眾會普遍被存起來而不消費!

看倌會問:既然馬教練這麼會批評,你又有何高見呢?

馬教練沒有什麼大學問,只是遇到問題會用心深入思考:怎樣才能面面俱到(而且可以達到最好的結果)?!

其實,普發現金又不怕被存進銀行是有方法的(而且是最簡單最省錢最有經濟循環的好方法)就是:發行加註〈交易稅專用〉的現金/紙鈔。(援以前例:金門馬祖大陳地區,曾經有過的「專用」新台幣) (相關報導: 風評:打開奧運史,愛國主義從不缺席 更多文章

《金門日報》金門貨幣是在本島流通新台幣上加蓋「限金門通用」民國41(1952)年5月1日開始發行直式版;「限金門地區通用」民國58(1969)年陸續發行橫式版。民國78(1989)年9月1日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只收不出逐步汰除(馬祖、大陳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