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美帝─隱藏的帝國

美國不僅有強大的空母艦隊巡弋各地,更有800個基地散落全球各地,這是一個「隱藏的帝國」。(雷根號臉書)

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對任何一個想追蹤、尋找現世帝國主義的人而言,都是值得關注、細讀的一本書。

「把整個西部染紅」的昭昭天命

台灣跟美國關係久遠而密切,許多人視美國為「友邦」,少數人見識也領教過美國「鴨霸」的嘴臉─例如多次經貿爭議與事件,台灣唯一應對之道都是舉白旗無條件投降;深受美國價值與觀點影響的台灣,對美國海外動武,如入侵中美洲國家或支持反政府遊擊隊,或是那幾場反恐戰爭,台灣人多視其為正義之師、反共所需,即使是不以為然者,頂多嘀咕駡駡「世界警察」,少有人以「帝國主義」視之名之駡之,駡「美帝」似乎是對岸的「專利權」。

不過,在這本《被隱藏的帝國》(How to Hide an Empire: A History of the Greater United States)一書中,作者是直接點名美國就是一個帝國主義,而且「詳實考察」其成為帝國主義的歷史事件與淵源、還有其深層的思維與心態;作者不是原本就整天駡美帝的外國人,而是美國學者。作者丹尼爾.因莫瓦爾(Daniel Immerwahr)是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教授,研究領域是全球背景下的20世紀美國史,顯然是更增其說服力。

作為一個帝國主義者「應有、必有」的侵略性,美國其實從開國之初就已奠基;除了開國先賢的「帝國說」外,在「昭昭天命」的信念下,從獨立初的13州快速、強勢的西進直到太平洋岸,其間碾壓了多少「非我族類」─最悲慘的是印地安人,一部份人被驅趕、奪去土地關進「保護區」,更慘的則是幾乎被殲滅屠殺,著名的傷溪澗、沙溪、血島、達霍山之役等,依照作者的形容是「把整個西部染紅」。卡普蘭的《西進的帝國》一書算是把這段過程寫得非常清楚了。

以現在美國的人權標準來看,這應該就是「滅族」行為了。

侵略墨國增加7成土地,美軍「進出」美洲國家多次

另一個倒楣鬼是墨西哥;在地緣政治上的說法是:墨西哥的悲劇是,離上帝太遠,靠美國太近,因而成為美國侵略的對象,1845-1853年美國從墨西哥取得的土地(包含德州)就讓美國的面積增加近7成、墨西哥則失去過半國土,美墨戰爭中美國甚至直接占領墨西哥市,國會中馬上有人提議占領整個墨西哥哩。

門羅主義讓美國視美洲為禁臠,嚴禁歐洲國家染指,只有美國能在此翻雲覆雨;最著名的當然是老羅斯福,為了開闢並掌控巴拿馬運河,「運作」讓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其它時候,美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確保地區「穩定」,從1903-1934年間,美軍就「進入」古巴4次、尼加拉瓜3次、宏都拉斯7次、哥斯大黎加3次、海地2次,美軍去協助鎮壓、必要時更替政權…..,當然,還有另外一場更血腥的菲律賓之役。

新型帝國─點畫帝國

或許,你可能認為,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美帝一直沒有什麼領土野心,也早就「改過向善」了…..,這時,書到了論述最精采的第二部:點畫帝國。 (相關報導: 張悅雄觀點:美帝就是美帝,台灣只是一枚棋子 更多文章

依照作者的論述,傳統上的帝國是以領土為主,占領領土才能搶占與奪取所有資源、利益,但「世界性的反帝國主義動亂導致據有殖民地的成本上升」,但「新科技讓強國得以在一方面享受著帝國利益之餘,卻不需占領人口眾多的領地」,這些因素讓美國不再奪取海外殖民地─「強國透過全球化而非殖民來投射他們的影響力」,「開啟了全球強權的新模式─以控制小點為重,而非掌握大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