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就此好轉?布林肯將訪問北京,學者質疑「中國的善意姿態能保持多久」

2022年7月9日,中國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印尼峇里島的G20外長會議見面。(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問中國。這將是拜登政府上任兩年多以來,前往中國訪問級別最高的官員,也是2018年以來首位到訪中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訪問正值華盛頓和北京有意緩和緊繃的雙邊關係之際。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他就職以來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美中關係的觀察人士認為,布林肯此次訪問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兩人在那次會晤中達成的一些共識,但對訪問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則普遍預期不高。他們也不認為美中關係能夠在2023年有所突破。

美中雙方尚未公佈布林肯訪華的具體行程,但據信他將與中國新任外長秦剛和中國主管外交的一號人物、已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王毅會晤。他能否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見仍有待確認,這將對布林肯此行成功與否具有指標性意義。

李侃如:不期待訪問有重大突破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的李侃如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的李侃如

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桑頓中國中心前主任兼高級研究員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對美國之音表示,布林肯訪問的目標大體上是強化峇里島會晤上達成的一些共識,主要包括防止關係不斷惡化而導致爆發衝突,但他不預期訪問會取得重大突破。

「我的確認為雙方都在尋求減少美中關係發生真正重大負面事件的風險,所以他們想給雙邊關係設置一個底線,因為它確實一直在下滑。」他說。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也認為,不應該對布林肯此次訪華寄予過高期待。他在該中心1月30日舉辦的一場媒體活動中表示,布林肯的訪問意在「推動重新構建美中關係的基礎,建立一些程序和機制,以便能夠處理好目前關係中的一些緊張。」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1月初對美國之音說,布林肯與中國官員的會談將包括「競爭影響的領域,我們兩國關係在這些領域可能變得更加敵對,也涉及我們能夠確保負責任管理這些領域的方法,但也包括我們能夠尋求甚至加強合作的領域。」預計,布林肯在訪華期間的會談將涉及台灣、烏克蘭、中國迅速發展核力量、高科技出口限制和人權等問題。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以競爭之名行遏制打壓之實。她警告說,「美方不能一邊要溝通、談合作,一邊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

劉亞偉:訪問成行說明雙方有意緩和緊張

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中美印象》主編劉亞偉(照片提供:劉亞偉)
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中美印象》主編劉亞偉(照片提供:劉亞偉)

《中美印象》網站主編劉亞偉對美國之音表示,北京並不情願把合作與競爭拆分開來。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不能說你們需要(合作的議題)的我們就必須要做,你們不需要(合作的議題)的就全力施壓,中國自己的文化在這方面還不能夠完全的把合作和競爭,甚至是發生衝突完全區分開來。」

劉亞偉也認為,在美中關係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布林肯訪華能夠成行本身亦能說明雙方有意緩和緊張。 (相關報導: 台捷關係可望深化,會不會引來中國報復? 專家:北京手中選項有限 更多文章

布林肯1月20日在芝加哥大學出席一場活動時也曾表示,美國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已有所緩解。他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說:「我認為是這樣的,因為當你在交談和接觸時,往往會產生這種效果。」他還說:「世界其他國家期望我們負責任地處理這種關係。他們知道我們的管理方式實際上也會影響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