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列出4大失敗管教方式,你家有上榜嗎?若不屬於任何一種,你才稱得上是成功父母

該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呢?教育專家列出這四種失敗的教養法,你家有上榜嗎?(圖/四国ガス@youtube)

教養風格可以鼓勵人,也可以讓人喪失信心。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四種教養風格,都是讓人喪失信心的(「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法),只有「注重長期效果」的教養法才能真正的鼓勵到青少年。

1. 控制型的教養

第一種教養風格叫做「控制」。請想著一塊「磚頭」,它很硬、很重、體積有限、邊緣粗糙,可以很尖銳、很刺人。這塊磚頭象徵著「控制型」的教養風格。許多父母認為這是他們的責任──就是去控制青少年子女。父母們似乎相信,如果他們不要求青少年去做為了他們自己好的事,他們就是溺愛孩子的父母。這些父母使用某種形式的賞罰作為控制的基本手段。在青少年身上,最常見的處罰是──禁足、撤銷特權、取消零用錢、體罰、精神虐待,以及收回你對他們的愛與認同

試圖對子女進行控制,讓父母自以為盡了責任。但是「控制型」的父母沒有考慮到這類教養方法的長期效應。「控制型」的教養容易讓孩子變成:

✽以為強權就是公理。✽相信「為了取得父母的愛,必須放棄做自己。」✽除非有外在的獎賞,否則不願做出努力。✽為了更大的獎賞,而學著如何操弄人心。✽過度叛逆,或過度順從。

「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法會讓人精疲力盡。在這種教養風格裡,父母的責任是去逮到孩子做壞事的時候,以便祭出處罰與教訓。青少年從中學到的責任是什麼?也許他們學到唯一的責任是──不要被逮到。

如果青少年被剝奪了所有的權力,他們將永遠沒有機會學習負責──或是犯下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學習。再來,這些青少年也永遠沒有機會探索與設定自己的界限。當父母們持續承擔這個角色時,青少年如何學會對自己負責?換言之,教孩子不負責任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一名「控制型」的父母。

「控制型」的教養風格還有另一種危險,就是讓孩子永遠依賴父母。無法逃脫父母控制的孩子可能從此決定,他們這輩子都要繞著去做那些他們認為母親或父親想要他們做的事情。他們長大後經常變得「沒主見」,繼續尋求他人來代替父母對他們進行控制──這對婚姻關係、子女教養、人際關係,以及職場生活來說,都具有相當毀滅性的影響。

(圖/取自Pixabay)
(圖/取自Pixabay)

2. 溺愛、過度保護、拯救型的教養

如果你不是一塊「磚頭」,你是否更像是一塊「地毯」,讓所有的人都可以踐踏你,習慣於粉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第二種「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風格:「溺愛型」的父母,很像是一塊「地毯」,他們過度保護、溺愛,與拯救青少年子女。

這類型的父母容易讓孩子變成:

✽不合理地期待他人伺候自己。✽認為「愛」就是「讓別人照顧自己」。✽關心事情勝於關心人。✽了解到「我沒辦法面對不安,或感覺失望。」✽認為「我就是沒有能力。」

「溺愛型」的教養風格會讓父母感覺自己已經盡了做父母的責任,因為他們保護或拯救孩子免於痛苦或掙扎之中。不過,「注重短期效果」的教養法,將剝奪青少年學會自力更生與保持彈性的生活技能。他們長大後,可能會變得極端地自我中心,認為世界和父母都虧欠自己,而他們有權獲得任何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學到自己能面對痛苦與失望的經驗,並從中汲取教訓。因此「溺愛」絕不是好的教養方式,因為它無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性格健全、具備生活技能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