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兩家韓國電池廠商的訴訟戰爭,為何能牽動全球汽車產業?

電動車使用的的鋰離子電池(Tennen-Gas@Wikipedia / CC BY-SA 3.0)

從密西根到德國,全球汽車產業都希望韓國兩家電池供應商能夠握手言和。這不僅關係到未來與特斯拉(Tesla Inc.)一爭高下的電動汽車,也關係到成千上萬的美國就業機會,甚至牽連到川普(Donald Trump)政府與中國的交鋒。

LG化學(LG Chem Ltd.)和SK Innovation是韓國兩家大型綜合性集團旗下的化工企業,他們現在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打官司。LG化學指控SKI透過竊取商業機密贏得大量電動汽車電池合約,尤其是與大眾汽車(Volkswagen AG)的合約,然後還銷毀了盜竊證據。

SKI承認聘用了LG化學的部分員工並獲取某些資訊,卻指出這些資訊並不符合商業機密的定義。SKI還表示,不該承擔藐視法庭的責任,因為幾乎所有相關文件都是在開始打這樁美國訴訟之前刪除的。

ITC調查組似乎偏向LG化學這一邊。他們在11月底表示,由於SKI銷毀證據,可以作出「缺席判決」(default judgment)。若上訴後維持原判,SKI耗資16.7億美元(約台幣503億元)打造的美國新工廠將無法進口所需電池,甚至可能無法進口必要的零組件。

這種不確定性對汽車生產商和SKI來說都是問題。大眾汽車去年表示,這家韓國後起之秀將成為該公司在北美市場的電池供應商。大眾汽車正推出一系列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車,試圖與特斯拉Model 3競爭。SKI已經開始建造在美國的第一家工廠,廠址位於喬治亞州傑克森郡,距大眾汽車設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美國業務總部約150英里(約241公里)。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也可能受到衝擊。據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汽車希望由SKI的新工廠供應電池給福特暢銷車型F-150皮卡的電動版本。福特汽車證實,SKI將是供應商之一,但沒有確認用於哪些車型。福特汽車今年11月份高調推出的電動車Mustang Mach-E的電池將由LG化學供應。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LG化學與SKI的官司最終可能會提交給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他有權以政策理由撤銷ITC提出的任何補救措施。美國前總統歐巴馬(Obama)執政時期曾有過一次引人矚目的類似事件,當時三星(Samsung)向ITC起訴蘋果公司(Apple Inc.)並勝訴後,部分iPhone和iPad遭到禁售,而這項禁令被時任美國貿易代表在2011年推翻。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撥款140億美元拯救恆豐銀行,中國還有多少壞帳要政府買單? 更多文章

川普政府可能希望對SKI網開一面。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和喬治亞州共和黨籍州長坎普(Brian Kemp)今年3月參加了SKI新工廠的動工儀式。預計這家工廠將創造2000多個就業機會。此外,雖然川普對電動車沒有表現出明顯支持,但美國政府內部有不少人擔心中國可能會控制電池行業。川普眼下正陷於一場與加州監管部門的爭鬥之中,他希望放寬被緊縮的汽車廢氣排放限制。今年10月份美國能源部警告,依賴進口電池對美國來說是個「挑戰」;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先前也曾發出類似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