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學術界的好康逗相報!

作者付出九個月的時間去奮戰,讓拼湊出來的論文成功下架,等於是向全球學術界宣告:台灣人監督台灣人學術品質的機制、勇氣、道德與文化,正在形成中!(取自網路)

在「舞弊vs非舞弊,論文被國際期刊撤除vs五位審查委員背書力挺」文章中,我揭露國外期刊打臉所謂「引用上或有疏失,整體而言本案並無違反學術倫理之事實。」我現在持續揭露「五位審查委員審查報告」內容的荒謬。

再度說明,我在8月11日收到這樣的通知:「綜合五位審查委員審查報告,在論文研究主題並無違反學術倫理,但在引用上或有疏失,整體而言本案並無違反學術倫理之事實。」相對的,被公告撤除的論文、期刊的撤除公告與檢舉文章,都是公開資料,可以從以下網址下載:

在荒煙小徑上目睹犯罪行為,我如何是好?

我所揭露的內容都是公開資訊,我只做評論與詮釋的動作。任何人都可以去取得這些資訊,但僅有少數人對這些資訊有興趣、有能力去閱讀。學術志業,就像是走在一條偏僻的荒煙小徑,誠心從事者,僅是少數人。我在這條路上仔細摸索,看到了舞弊行為,我該去阻止?還是跟其他人一樣,當作沒看到,繼續走自己的路?

其他人急忙於趕自己的路,沒有看到路旁正在發生的舞弊行為。有些人看到,卻因為深怕自己的行程被耽誤,或是深怕自己遭受危險,而選擇對舞弊行為視而不見。我的揭弊,耽誤了我自己的行程,更讓我自己置身於危險。

我在事前就已經預期有這種結果,我仍然去進行,原因在於我深怕自己在未來後悔。就如同我在荒野小徑上,發現手持武器的壯漢正在侵犯小女孩,如果我只顧自己地走開,等著看到小女孩被殺害,她的家人在痛哭的新聞畫面出現。如果我真的如此做,我將後悔一輩子,後悔自己當初為何不去嘗試營救被侵犯的小女孩?所以,我決定不能對台灣學術文化被侵犯的現象與文化,視而不見!

「引用上或有疏失」?

期刊發布的撤除公告說明爭議文章犯下嚴重未充分引註利用之來源(severe insufficiencies regarding the use of sources)與複製素材,包含複製圖形、表格與長串連續文字(verbatim text),利用之來源至少包含:

  • Ho, Scientometrics (2014) 98:137–155
  • Bhanot et al.,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4) 38:51–63
  • Mink & de Haan,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3) 34:102–113
  • Wang & Yao, Applied Economics (2014) 46:14, 1665–1676
  • Tsai & Yang (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5) 93(4):450–458

也就是說,台灣管理學界「五位審查委員審查報告」所謂「引用上或有疏失」,就是對比Scientometrics期刊上述的評論,包含直接拷貝圖形、表格與整段的長串詞句(verbatim text)。我已在在去年12月詳細揭露這些現象。 (相關報導: 劉任昌觀點:舞弊vs非舞弊,論文被國際期刊撤除vs五位審查委員背書力挺 更多文章

接下來,Scientometrics的徹除公告又說明:在資料的下載、處理與呈現上,無法產生與爭議論文內容相同的研究發現(Further inconsistencies concern retrieval, management, and reporting of data resulting in irreplicability of figures and fin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