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指揮大師,歌劇女神,侵略人魔

俄羅斯女高音涅翠柯(Anna Netrebko)與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AP)

俄羅斯樂聖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在1872年寫下他的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隔年2月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首演大獲好評。這首交響曲使用3首烏克蘭民謠當核心素材,因此被柴可夫斯基一位好友暱稱「小俄羅斯(Little Russian),從此流傳。當時,烏克蘭還是俄羅斯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們習慣稱它「小俄羅斯(Malorossiya)」。

150年後,「大俄羅斯」為了將「小俄羅斯」收回勢力範圍,出動19萬大軍三路殺進烏克蘭,要將這個國家的獨立性徹底粉碎。浴血奮戰中的烏克蘭軍民,現在會有心情聽柴可夫斯基嗎?

指揮家葛濟夫與女高音涅翠柯,全面封殺

古典音樂界這幾年正逢多事之秋,「我也是受害者」(#MeToo)運動讓指揮家李汶(James Levine)、杜特華(Charles Dutoit)、加蒂(Daniele Gatti)、男高音多明哥(Placido Domingo)等大師惡行曝光,身敗名裂。近來又見風暴席捲,兩位俄羅斯大師級的樂匠遭到歐美樂壇全面封殺——指揮家葛濟夫(Valery Gergiev)與女高音涅翠柯(Anna Netrebko)。

葛濟夫從2015年開始擔任德國慕尼黑愛樂(Münchner Philharmoniker)的音樂總監,但是本月1日遭到羞辱性的辭退。跟他淵源深厚的荷蘭鹿特丹愛樂管絃樂團(Rotterdams Philharmonisch Orkest),宣布與他割袍斷義;一場以他為名的音樂節宣告停辦。他原本擔任瑞士韋爾比耶音樂節(Verbier Festival)音樂總監,已被迫辭職。此外,維也納愛樂(Wiener Philharmoniker)、米蘭斯卡拉歌劇院(La Scala)、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紐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 )也都已加入「封殺大師」的行列。

被台灣媒體形容為「歌劇女神」、但近年頗為傷病所苦的涅翠柯,原本冀望今年要風風光光從歐美樂壇復出,如今竟成夢幻泡影。最愛她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3日宣布取消她今年的所有演出,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蘇黎世歌劇院(Zurich Opera House)也已將她封殺。她1日也自行宣布,從巴塞隆納的利塞奧大劇院(Gran Teatre del Liceu)到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音樂會,她今年的國外巡演全部停辦。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希特勒幽靈化身「普特勒」,且讓烏克蘭成為民族主義狂人獨裁者的墳場 更多文章

俄羅斯指揮家葛濟夫(Valery Gergiev,右)與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AP)
俄羅斯指揮家葛濟夫(右)與普京(AP)

殘暴侵略者的「文化界好朋友」

這是一場古典樂壇罕見的「政治風暴」,葛濟夫與涅翠柯的「罪名」與性侵害或性騷擾無關,但嚴重程度不在其下,共同的關鍵則是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這兩人都是文化領域的「俄羅斯之光」,都與普京關係密切,長期相互幫襯,魚水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