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近四年來國中會考英文和數學成績,拿C的學生都超過30%,代表全台灣每年有超過3分之1的學生,英、數沒達到基本能力。李家同教授最近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很多國小學生在畢業時,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所認識的英文字又極少。
其實,類似情事比比皆是。許多學生上了多年的音樂課,讀不懂五線譜,也沒有具備音樂欣賞的基本能力。上了多年的美術課,但素描製圖的基本能力付之闕如,並不知如何欣賞一幅好畫。接受了好久的健康教育,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並不足,僅有的知識也只是用來應付考試,連好好的刷個牙都不會,視力保健的功夫也不用說了。幾年的體育課下來,並沒有體會到「健全的心理寓於健康身體」的道理,連最簡單的「運動前要先暖身」的想法都沒有。
沒有學到該學的東西,對學生影響頗為重大
在學科方面呢?多年的歷史和地理課上下來,從不曾對哪一個歷史事件有深入周全的瞭解,對重大歷史事件與當下生活的關聯毫無興趣,也不曉得自然環境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國文課呢?在升學主義之下,學生沒有辦法欣賞文字的優美與用處,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連怎麼去欣賞一篇好文章也不會,腦袋空空如也,談吐粗鄙、表達拙劣。
在科學與科技突飛猛進的現代社會中,學生上了好多自然科學方面的課,但卻無法理解自然科學知識是我們瞭解這個世界的關鍵。更不用說數學了。花了多少時間,對數學推理的原理原則無從掌握,也從來沒有過數學推理的深刻經驗。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表面上看來,學生在學校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並不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但仔細想來,沒有學到該學的東西,對學生的影響其實頗為重大。有如此際遇的學生,不僅浪費了青春,他們還會因為學不到有價值的知識、態度、技能,而蒙受到有形或無形的重大損失。
我們只要想想一個不懂得如何進行口腔或視力保健的孩子,在他一生當中,將會受多少的活罪,或花多少的錢在整治牙齒和矯正視力上。不知如何欣賞音樂、美術和文學,會讓我們的一生少了多少的樂趣。對重要知識的無法掌握,也會讓我們活在蒙昧無知之中。依此類推,一筆一筆的算下來,沒有學到足夠東西的學生,他們蒙受的損失實在不可忽視。
在這樣的瞭解下,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就是讓我們的學生在學校中,以符合教育原理的方式學到東西。當然,影響學生能否學到東西的因素非常複雜,非教育工作者所能完全掌握。
但即使如此,透過恰當的課程和教學的安排,以台灣家長對教育的關心程度、教育工作者的優良素質、教育資源的豐沛、教育科學的進步、及教育科技的輔助,我們沒有理由無法讓學生學到他們該學到的東西。
想要孩子學太多,以致他們樣樣學,但樣樣鬆
就以小一學生學寫國語注音符號來說,不管是以前或現在,我們的小一學生在入學後的幾周內,都能學會國語注音符號,也都很快的能夠識字,會識字後,知識的大門就慢慢地為他們敞開了。
若以此為例,我們當然也可以在國民義務階段中,讓大部分的孩子學會游泳、熟悉且有能力參與一種陸上運動、懂得五線譜和簡單的樂理、知道如何欣賞音樂、精熟九九乘法、掌握正確的口腔及視力保健方法、學得一套暖身操、有欣賞好文章的經驗、具有素描和繪圖的技巧、能欣賞繪畫、能以英語進行簡單的會話、且能習得各種學科(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當中最基本而重要的知識,也知道這些知識跟現實生活的密切關聯。
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讓孩子學會上述所說的好東西?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想要孩子學太多,以致於他們樣樣學,但樣樣鬆。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們在學校當中,還沒有妥善的設計出讓學生能夠確實學到上述東西的具體做法。
在一段合理時間內,讓學生集中學習某一特定的單元
假如我們能比照小一學生學習注音符號的一套做法,來安排課程與教學,那麼那些大家一致認為重要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也就有成功習得的機會。
小一學生在學習注音符號時,基本的道理,是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來學習某一特定的單元,然後配合循循善誘而且溫柔的教學、評量、及對個別學生的補救教學等等。假如能依循類似模式,學生在9年當中,就會有比較多的機會來學到那些大家一致認定的好東西。
想要讓學生學到很多東西,但卻沒有辦法做到,是我們社會對不起學生的地方。在很多時候,我們不僅對不起一些受過義務教育的學生,也對不起許多高中職以上的學生。 (相關報導: 點教育》臺灣雙語教育下「天龍地虎之別」的困境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