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氣撐萬華》一句「破口」再次狠傷萬華經濟 夜市卻撐出防疫奇蹟:誰可以做到?

「萬華人真的很特殊、特別團結,大家會為了這個地方好而共同去努力,尤其是這次防疫上...」(謝孟穎攝)

「萬華人真的很特殊、特別團結,大家會為了這個地方好而共同去努力,尤其是這次防疫上──誰可以做到店家都不開門?你要想想,這些店家有租金壓力、攤商都不出來也會沒收入,但大家都願意這麼做……」

2021年5月中旬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強襲台灣,起初確診數極高的萬華區成為疫情焦點、確診者凡「去過萬華」皆被媒體放大、6月11日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更驚天一語「萬華破口」再次引起恐慌,然而實地走訪萬華熱區艋舺夜市,此地卻是安全到堪稱台北最後一塊淨土──地上劃藍線設定的攤車區域全面提前淨空、甚至不在規範內的店面也全拉下鐵門歇業,萬華人已經過了這樣的生活超過1個月,甚至6月28日台北市政府說可以部份恢復營業,艋舺、廣州街、梧州街、華西街4大夜市依然堅持7月12日三級警戒可能解除後再說。

雖說夜市最容易被大眾擔憂會不會變成所謂「防疫破口」,主業是賣胡椒蝦、也在艋舺夜市自治會活躍的攤商阿敏,便道出萬華最大特色:「我們萬華都很重義氣、重倫理!」三級警戒前夕攤商就已傾向團結停業,夜市中心防疫旅館禾順商旅總經理徐舒涵更說,艋舺夜市連有店面的人都不開門,一個多月空轉、房租照付也要齊心抗疫,「誰可以做到連店家都不開門?」

昔日從下午就人聲鼎沸、今日卻空空如也的艋舺夜市,是疫情下最大犧牲者、卻也是最努力的一群人,如今他們苦撐停業在家接外送訂單、互助救起經濟有困難的攤商、甚至送暖給防疫第一線消防員與警察吃消夜、提供深夜場食物銳減下的心靈療癒,這些夜市人生道出的故事,是萬華特有的義氣與人情。

謹記18年前SARS經驗!攤商包圍「逛夜市不戴罩」國旗哥一戰成名

儘管萬華被視為疫情「破口」,就6月27日台北市政府提供各行政區確診數據,整體趨勢是從百位數到十位數的一路下滑──5月16日至22日高達591例,此後幾乎就是一周接一周對半銳減,367、185、82、64、迄6月20日至26日這周變成30例,雖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在6月26日爆出環南市場群聚感染狀況,整體確診數仍是狂降,而從591例變成30例的這一路,萬華人走得艱辛卻也齊心。

20210628-疫情下萬華艋舺夜市店家全面自主停業狀況(謝孟穎攝)
從591例變成30例的這一路,萬華人走得艱辛卻也齊心。圖為6月28日艋舺夜市全面停業實況,下午6時攝。(謝孟穎攝)

萬華人對防疫的敏銳度在確診爆發數百例前就開始,三級警戒發布之前的5月12日爆出13例本土確診個案,晚間7時許一名身穿中華民國國旗衣的阿伯不戴口罩逛夜市,當場就被在地攤商群起怒轟:「我們全部的人都可以(守規矩戴口罩),叫你戴口罩為什麼不行?」「你沒有資格害人家生病!」這起「國旗哥事件」瞬間登上媒體熱點,人人驚嘆萬華防疫之團結。

憶起2021年疫情漸即將爆發之初,在夜市生存30多年、主業是賣胡椒蝦的攤商阿敏說,當時攤商在市府規定停業前就想「所有人都不要出來」,阿敏也覺得這次一定很嚴重、請示夜市自治會理事長說是否為了保護組員先休息,當時誰也不知道這一休就從5月中旬一路休到快6月底,甚至6月28日4大夜市自治會決議延續休到7月12日之後再說。 (相關報導: 義氣撐萬華》苦撐虧損也不讓弱勢餓肚子 在地店家告白:其實是我要感謝他們… 更多文章

阿敏並不是第一次經歷疫情衝擊,1969年出生的她從國中就開始做夜市了,近20年前的2003年SARS疫情爆發、萬華被設定為首要「災區」時她也在夜市,雖然當時夜市中心仁濟醫院被指為「SARS的醫院」、夜市蕭條半年以上,但到了2021年COVID-19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她明白這次衝擊程度會跟之前完全不一樣──SARS可以靠發燒判別確診者、COVID-19卻有「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史無前例「三級警戒」,外界對萬華誤解嚴重到不少外送員看到萬華就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