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亞藥興櫃前夕,外交部宣布巴拉圭與聯亞關係企業,美國Vaxxinity簽署了百萬劑UB-162疫苗,於是在興櫃首日(23日)股價即狂飆,掛牌第一天,從30元飆破200元。
叵料,聯亞藥在當日收市後發訊澄清,聯亞並未接獲採購合約的的代工訂單。輿論爆炸,怒批官商炒股,金管會表示要查。24日,聯亞股價仍一度飆到300元,看來市場不信金管會真想去查外交部。
再者,外界本預期聯亞生技6月27日解盲,結果不是解盲而是第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11月才解盲。即使如此,聯亞生技仍將於6月底向食藥署申請EUA(緊急使用授權),力拚7月「開打」。換言之,還沒解盲就想給國人注射。
政府毫不遮掩其露骨護航與蓄意欺騙
國產疫苗這一鍋,前有高端,後有聯亞,掀開皆臭不可聞,而掀鍋的都是執政黨,政府可謂毫不遮掩其露骨護航與蓄意欺騙,台灣民主,真香。
聯亞生技的創辦人是王長怡,台灣出生,1985年在美國創立聯合生物醫學公司 (UBI,United Biomedical Inc.),1998年台灣政府與她合資創立聯亞生技,目前公股約占4成。至於Vaxxinity,CEO是王長怡的女兒胡美美,也是UBI關係企業。
外交部宣布巴拉圭與聯亞關係企業,美國Vaxxinity簽署了百萬劑UB-162疫苗。(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聯亞生技的國際辨識是UBI-Asia。它算台灣企業嗎?為何與巴拉圭政府簽約的不是聯亞,而是Vaxxinity?讓我們關心一下胡美美。
胡美美與她母親不一樣,不是生化專家,而是曾在美國執業的律師與麥卡錫顧問,現在全心在母親的事業王國裡,可說扮演第一公關的角色,或許因為吸引華爾街大戶投資特別需要超越生技專業的口才與技巧。
UBI的醫藥「秘方」,是以胜肽(peptide)為基礎的生物製劑,聯亞生技的Multitope技術平台是蛋白/胜肽疫苗。雖與高端,美國諾瓦瓦克斯藥廠同為「蛋白質次單位」技術,但根據胡美美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透露,聯亞的蛋白質是合成化學物,不是以大型蝙蝠培養。
什麼意思?胡美美以律師口吻做出形容:該技術旨在將人體變成自己的生物製藥工廠。同樣的技術平台,這間公司還開發對付阿爾茨海默氏症的UB-311。
專業術語不再多提,根據胡美美的說法,我們可以合理懷疑,即便使用類似技術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新冠疫苗通過了美國FDA(聯邦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認證(或緊急使用授權),也不代表聯亞的疫苗可以通過,因為在技術層次上兩者仍有差異。而目前,UB-162甚至還沒解盲。
這樁疫苗生意的操盤者是美國Vaxxinity
UBI,聯亞,Vaxxinity都是關係企業,聯亞的角色主要在研發,聯亞子公司「聯生藥」的角色是生產,另一子公司「聯亞藥」的角色是調配,填充與包裝。Vaxxinity的角色,則是全球行銷。很顯然,這樁疫苗生意的操盤者是美國Vaxxinity,而非聯亞。
(相關報導:
風評:監察院約詢陳時中,捕風捉影不厚道?
|
更多文章
)
因此,雖為關係企業,聯亞必須澄清與巴拉圭簽約的Vaxxinity,不一定會交給台灣聯亞代工生產,因為這與大國疫苗戰略,和Vaxxinity的全球布局有關,主導權不在聯亞。
Vaxxinity主要鎖定的市場是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印度與南美。胡美美多次提到她的雄心是解決國際疫苗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公司想推廣「醫療保健民主化」的概念,讓醫療資源落後的窮國也能獲得疫苗。因此除了台灣,Vaxxinity還在印度,美國與歐洲找製造商合作。
在印度,Vaxxinity合作的製造商是奧羅賓多(Aurobindo),全球物流則找上快桅(Maersk),目標每年生產5億劑。
那麼,南美洲的疫苗,Vaxxinity能找台灣生產供應嗎?按照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疫苗政策,短鏈為上,南美在地理位置上,當然應該選擇「美製」,也就是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疫苗。作為美國企業的Vaxxinity,若捨近求遠讓台灣聯亞供給南美,形同違背華府政策,恐怕是很不明智的。
如此才能解釋為何聯亞要跳出來說,給巴拉圭的百萬劑疫苗不一定是台灣代工,因為不澄清會給Vaxxinity製造麻煩。
巴拉圭面對的是美商而非台美混資企業
換言之,外交部與聯亞藥在興櫃前放出這消息,其心可誅,雖然在字面上沒說謊,但誤導性十足,一般人誰知道聯亞疫苗可能由其他國家代工呢?
對巴拉圭政府而言,他的對口是美國企業,而非台美混資企業,明擺著的三期人體實驗爭議,也就不容易被炒作起來。不過,巴拉圭需要台灣衛生單位認證此疫苗,因為美國EUA的大門關上了。
美國總統拜登的疫苗政策,以短鏈為上。(資料照,美聯社)
巴拉圭政府為何相信台灣食藥署對聯亞疫苗的審查?這恐怕也不是信不信的問題,事情既然牽涉到華爾街投資人,背後的利益結構也就不難想像。Vaxxinity連備受爭議的黑水(Black Water)保全公司都找來投資了,顯示這將是一樁全球生意。
根據路透社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有一間公司被授權「協助創建分銷渠道」,就被懷疑是黑水創辦人普林斯(Erik Prince)的中東布局。
當胡美美高唱「民主疫苗」的時候,根據「民主黑歷史」,就是背後各種利益團體熱絡交頭的時候,現在,就等台灣食藥署為UB-162鋪紅毯。
因此,聯亞在台灣的EUA能不通過嗎?它會只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嗎?聯亞已經備妥了28萬劑,一旦通過EUA,7月就可在台灣做成本極低的第三期人體實驗。
「多國洽詢」,誰說一定都是聯亞的生意?
政府大內宣,當然會誇稱這是另一樁台美合作,但不會說清楚,合作的美國企業是「美國台灣人」開的。更不會仔細報告,所謂「多國洽詢」背後的真實利益走向,誰說一定都是聯亞的生意?
按照胡美美的規劃,歐洲,美洲,與印度,中東,非洲等開發中國家,可能都會有各自的生產基地,不會從台灣出貨。在東南亞想做疫苗出口生意不是沒機會,但疫苗一定得有獨特優勢,因為這個地區許多國家也都在做本土疫苗,而疫苗可不是晶片,台灣目前並不具備國際優勢。
將大內宣外衣脫掉,本土疫苗有沒有「海外商機」現在說還太早,從基本面看,股價爆衝絕不合理。如果UB-162將來順利全球行銷,業績怎麼算?產業鏈怎麼布局?智財權屬誰?現在都在五里霧中,所以民進黨的任何阿諛之詞都不能當真。
看胡美美誇讚自家技術的「媒體陳詞」,聯亞疫苗有點像「實驗電影」,務求在技術上別出心裁,但科學畢竟不是藝術,大眾市場吃不到還有小眾市場可吃,科研成就成,敗就敗,一翻兩瞪眼,而賭注不該是人民的健康,甚至人命。
聯亞是更複雜、水更深的大黑洞
如果循著正常途徑,乖乖作為第三期,那我們沒意見,樂觀其成,錢都給美國人賺也行。但胡美美將這次大流行視為生物醫藥界節省時間成本與資本風險的大機運,那就不能賭命賠妳玩兒。
有人打了疫苗還是死,有人還被疫苗打死,這是一個必須嚴肅看待,謹慎以對的事業,浮誇的民進黨不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