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記者常讓民眾覺得沒有同理心?她擔任主播多年,點出台灣媒體最常犯的毛病

記者絕非只是單純的訊息傳遞者,他所報導的每一則消息都背負著相當程度的社會責任。(圖/取自 VOGUE Taiwan @youtube)

二○一四年的七月三十一日,就在這天即將結束、即將跨進八月的深夜十一時左右,發生了震撼全臺的「高雄氣爆事故」。

晚間八點左右,高雄市前鎮區居民報案,表示似乎嗅到瓦斯氣味,消防局接獲通報之後立即前往現場察看,隨後發現凱旋三路和二聖一路口的水溝不斷冒出陣陣白煙,原本以為只是瓦斯外洩,但無法判斷源頭在哪裡。由於附近區域正在進行輕軌工程,消防人員剛開始以為是施工不慎,挖斷瓦斯管線,才會有陣陣瓦斯味飄出,但隨後確認那天晚上輕軌工程並沒有施工。此時,大家還不知道事態比想像中更嚴重,因為已經有大量液態丙烯汽化四處溢流。

高雄是個國際大港,是座緊鄰海洋的城市,也是南臺灣重要的石化產業與重工業所在地,許多區域的地底下埋有運輸各項石化產品的管線。就在大家到處找瓦斯味是從哪裡飄出來時,此時地底已是暗潮洶湧,隨即爆發臺灣史上最嚴重的氣爆案。

從民眾通報疑似瓦斯外洩之後,歷經短短幾個小時,凱旋路、三多一路、三多二路,以及一心一路,這些區域相繼發生連環爆炸,在氣爆區域周邊造成三十餘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以及數十位警消、義消殉職。現場彷彿經歷過戰爭的摧殘,許多重要道路都遭炸毀、損壞。根據目擊者描述,現場爆炸的火焰衝高至十幾層樓的高度,這是近幾十年來南臺灣最慘重的一場公安意外。

氣爆發生之後,全國各地湧入了大量的捐款、物資與祝福,網路上更盛傳著這樣的一句話,為這個港都城市的再起,加油打氣:

「這個城市,絕不會被打倒。過去不曾,今後也不會!」

別再用人間煉獄四個字來形容高雄人的家!

高雄氣爆發生時,我在壹電視擔任主播組副主任兼午間新聞主播。氣爆發生在深夜,隔天一早我前腳剛踏進公司開會、後腳就被主管派去氣爆現場。事出突然,我身上還穿著本來要進棚播報的主播服,腳上踩著播報的標準配備——超高高跟鞋。公司沒有給我時間回家更換適當服裝,我立刻搭上高鐵、轉計程車,趕赴災區。在車上我沒閑著,已經開始「採訪」,問計程車駕駛知道多少狀況(十多年來的採訪經驗告訴我,不論到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城市,想知道最新狀況,問計程車司機就對了)。運將大哥邊開車帶我前往還未封閉的道路,邊告訴我,其實在前一晚發生氣爆前,他們就已經嗅到不對勁,各地司機紛紛向總部通報。

抵達氣爆現場,我很難相信自己眼前所見——整條道路就像被開腸剖肚,而且看不到盡頭;道路兩旁的屋子、招牌、路燈,都被炸得乾坤大挪移。更誇張的是,我在路邊一棟四樓樓房的頂樓發現了一輛摩托車。摩托車怎麼會在頂樓?當然不是有人騎上去,而是氣爆時被龐大的爆炸力給炸飛上去的

我看到現場有多殘破,也看到附近居民的驚恐。我心裡很難過。面對鏡頭,開始連線報導時,我先形容了我所看到的畫面,然後,我說了這段話:「沒錯,這裡狀況是很糟。但請別再用『人間煉獄』四個字來形容這裡了。因為它不是煉獄,是我們的家。它只是受傷了,讓我們一起來修好它。」 (相關報導: 馬斯克一生氣就要創辦新公司?不爽媒體講特斯拉壞話,他嗆聲要創網站「為記者打分數」! 更多文章

之所以會有如此深刻的感觸,是因為在許多災難發生的當下,不少媒體慣用「人間煉獄」來形容災區,不論是這次氣爆事件或其他國內外重大災難,幾乎都一樣。媒體總習慣強調災區的悲慘面,沒有一次例外。當天我在前往災區的路上,不論是手機上看的各家網路媒體即時報導,或是收音機裡傳來的廣播新聞,以及從店家電視裡瞄到的新聞標題,都有這四個大字。當然,我在現場連線時,其他身邊的電視臺同業、甚至我的同事,也都反覆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高雄氣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