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專家之死

作者指出,抗疫期間,民眾因恐懼而對政府產生依賴,政治人物便開始自我封神、政策愈加專制,專家學者的言論因此消失。(資料照,指揮中心提供)

這一年半來,台灣人因為勤於戴口罩,主動注意社交距離,疫情一直沒有爆發,使大家在防疫上心情鬆懈,這本來是人之常情。但是豈知政府也跟著一起鬆懈,領導全國有志一同,紛紛為台灣成為新冠疫情的香格里拉塗脂抹粉,牛皮越吹越大。一般老百姓昧於世界的疫情,尚且情有可原;全國的公衛學家感染科專科醫師、各大醫院的院長,難道就沒有超前的職業敏感?難道打心裡就認為台灣真的是上帝揀選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是一個個永遠的新冠香格里拉嗎?

反智主義的氣氛就越來越明顯,專家學者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小

疫情加劇到政府每天要求老百姓都關在家裡,甚至連在家裡打個衛生麻將都要被受罰:蹲在路邊吃個便當也要被驅趕罰錢;街友無地容身,不但被強迫離開街角,甚至連平常與之相安無事的鄰居都對他們嫌惡,加以譴責。魔鬼眼中有富人及窮人之別嗎?當我們視窮人如蔽席,拒之千里之外,就可以止住疫情嗎?當大家都如臨大敵的時刻,老百姓對政府的依賴和信任,一般在短期間會超越了所有的專家學者。因為恐懼,多數的民眾都變成「順民」,連平常掛在嘴上的自己的「隱私權」都寧願被政治人物踩在腳下,政府也趁機樂於做起「大阿哥」給全民做起人臉辨識;「隱私權」、「個資」變成政治人物黑箱作業的搞權搞錢的擋箭牌。

疫情當中政府執行的政策,一開始雖然需要根據學者專家的建議做招牌,但是日子久了,老百姓因為恐懼而對政府產生依賴,政治人物就開始自我封神,說話越來越大聲,政策越來越專制,反智主義的氣氛就越來越明顯,專家學者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小。一年半前,這樣的戲碼早已經在美國上演了,此時必有許多專家學者西瓜偎大邊,紛紛向當權政治人物靠攏,甘被御用,幫他們吹牛皮,給他們專制的政策做背書;而一些本來就躲在象牙塔裡面做學問的專家學者,有的乾脆選擇噤聲不語,為了不得罪那些當權派的醫療、生科相關同業,當被問起他的專長時,勉為其難都變成馬大哈,只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

雖然一些少數堅持說實話的專家學者寧願扮演烏鴉的角色,也說一些嚴厲而不討人喜歡的話;或在專業的醫學期刊上發表醒世的文章。但是聽得進去、看得下去的人,甚至看得懂的人畢竟是少數。而那一些正在洋洋得意拿著雞毛當令箭的政治人物,更是把這些有良心的專家學者當作動搖國本的臭老九,欲除之而後快。尤有甚者,一些居心卑劣的政治人物,一心只把疫情當作鞏固政權、打擊異己的良機,對唱反調的專家學者視為寇讎。

疫情升溫以來,台灣的議題世界全都發生過

台灣的疫情自從升溫以來,在台灣社會上陸續出現的一些議題,有哪一些是在一年半以前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沒有發生過的呢?我們舉其犖犖大者從最近熱門的議題說起: (相關報導: 準備「與疫共存」 林佳龍:尋科技防疫的路 更多文章

一、誰該先打疫苗?疫苗施打的優先順序,美國早就有慎重嚴謹的討論。除了在第一線照顧染疫病人的醫護人員及醫院工作人員應該優先施打,大家沒有疑義之外,台灣做艮圖的「小丁丁」算不算重要人物?蔡英文、蘇貞昌算不算重要人物 ?答案非常清楚,在政府單位上班的人,只要這一個人從他的政治職位退下來,馬上就有人可以順利遞補的話,蔡英文、蘇貞昌都不是重要人物。以這個標準來看 「好心肝」診所的志工當然不是疫苗的酬庸對象,那些利用特權去偷打疫苗的人,也都應該統統抓起來。小老百姓要得多嗎?不多。他們要的只是區區兩支可以活命的疫苗,卻被綠豆大的小官給搶了;小老百姓求的只是讓他們正常地可以到市場做生意拚生活,過個小人生,一個政府如果不能給國民有權選擇一個公平努力的未來,要這個政府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