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南韓的爭奪,才是美中在朝鮮半島最為尖銳的矛盾

2022年11月27日,北韓官媒刊出金正恩與開發「火星-17型」(Hwasong-17)飛彈的官兵們之紀念合照,照片中金正恩次女金朱愛站在父親身旁,是她第二次的正式公開露面。(AP)

2022年對於朝鮮半島來說並不是一個安穩平順的年份。北韓(朝鮮)雖然沒有進行新一輪核彈試爆,但是在全年進行了90多次彈道及其他飛彈試驗,導致朝鮮半島的風險一路走高。對於北韓進行第七次核彈試爆的揣測和討論自從川普政府後期即已甚囂塵上,業界普遍認為新一輪核彈試爆大概率只是時間問題。中國自從今年春天以來對尹錫悅政府採取懷柔安撫的政策,但是北韓可能進行的挑釁活動將成為中國無法避免其發生、亦無法消除其後果的重大不確定因素。

北韓在2022年開放了關於新冠疫情的管控,但是由於中國全年大部分時間仍然執行的新冠管控以及過去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的影響,中朝貿易仍然處於歷史低位。2020年同前一年相比,中朝貿易下降了80%;2021年前6個月,中朝貿易又比2020年同期下降84%,比疫情爆發之前減少95%。北韓的經濟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美朝關係持續緊張北韓期冀的發展機遇很難到來

由於美朝之間持續的緊張關係,北韓期冀中的發展機遇很難到來。美朝關於去核化和減輕制裁的矛盾在川普政府後期未能得到解決,目前執政的拜登政府執行的則是很多人稱為「戰略耐心2.0版本」的對朝政策,即外交大門敞開,但不降低外交接觸和對話的門檻;提高對北韓的軍事嚇阻,同時保持對北韓的國際壓力。

在中國看起來,北韓2018年4月宣布暫緩核彈試爆和飛彈試驗,但是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聯合國和美國並沒有因為北韓暫停試驗而減輕對北韓的制裁。中俄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都曾呼籲安理會調整對北韓的制裁,但是並沒有得到安理會的支持。中俄在今年5月否決了加強對朝制裁的安理會決議草案。

在美中戰略競爭大背景下,中國對朝核問題的心理悄然變化。朝核問題長期以來被歸結為美中之間可以進行合作的議題,也是中方視為對美的重要戰略籌碼。業界普遍認為美中戰略競爭為北韓在大國之間通過縱橫捭闔、利用大國博弈為自己求得生存發展空間提供了極佳的條件。

中方最不樂見的是朝鮮半島重新進入冷戰僵局

在此條件下,中方最不樂見的是朝鮮半島重新進入冷戰僵局,即「北三角」(中國、俄羅斯、北韓)對陣「南三角」(美國、日本、南韓)的局面。這一格局不僅固化了東北亞地區的敵對競爭關係,直接惡化了中國的周邊地緣政治背景;也破壞了中國一直孜孜以求的東北亞新安全構想,即在美中之間相對中立的日本、相對親華的南韓、以及絕對親華的北韓,從而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存在以及戰略影響力。

在這一安全構想中,南韓首當其衝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相關報導: 脫歐破壞英國經濟基礎 CNN:英國付出沈重損失,生活成本危機惡化 更多文章

自從2013年朴槿惠上台以來,中國就對南韓未來的戰略選擇產生了極大的期待。南韓對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的支持,朴槿惠親自參加2015年中國抗戰勝利閱兵儀式都向中國證明了南韓戰略選擇的「可塑性」。雖然2016年的薩德事件以及中國對南韓進行的經濟制裁使得中韓關係陷入下行期,但是接下來2017年上台的文在寅政府在總體上執行了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的外交戰略。考慮到南韓進步派政府同美國長期以來關係相較於保守派政府更為疏遠,中國在文在寅時期對中韓關係、韓美關係的信心相對充分。美國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也清醒地看到南韓才是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最想爭取的關鍵樞紐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