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經濟繁榮興旺,但為何就業增長依然乏力?
過去三個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60萬,今年前五個月就業人數增加1.7%,這在正常時期可以算是佳績了。但現在不是正常時期。經濟正在迅速重啟,消費者手裡有好多聯邦刺激計劃提供的現金,零售銷售、工廠訂單和房地產都如火如荼。根據IHS Markit計算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經通脹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5.3%。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GDP與就業機會的增速並不匹配,這之間的差距可以通過每位工人的產出激增體現出來。美國正處於生產力繁榮時期。這對薪資和通脹是積極因素,因為增加的收入可以消化掉加薪的影響,而企業無需提高產品售價。如果僱主認為他們不用招聘那麼多人就能實現營收目標,這對就業前景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經濟衰退期,僱主在營收下滑情況下通常會裁員遲緩,從而導致生產力下降。而營收回升時,他們增聘人手也比較遲緩,生產力則會反彈。這場疫情已經打破了這種模式。在過去四個季度中,有三個季度的企業每小時產出都在增長。在今年1月至3月的季度中,每小時產出同比增長了4.1%,為10年來最快。
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輪經濟衰退的不同尋常之處。像休閒、酒店和其他面對面服務行業這樣的低生產率、低工資部門的裁員,人為提高了整體的平均生產率水準。
但這場疫情也可能已促使公司改變了商業模式,增加了技術的應用,利用相同的勞動力創造出更高的銷售額。私募股權管理公司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CG)全球研究主管Jason Thomas表示,自疫情開始以來,佔總體裁員人數三分之一的行業產出水準有所上升,包括零售、資訊、金融、建築以及專業和商業服務。
Thomas說:「這次經濟衰退導致了遠距工作增加,對技術依賴度上升,從而自行發展而不受控制。」高管們開始問一些「尖銳問題:為什麼我們要佔用這麼多辦公空間?我們確定我們的成本基礎有這麼大的意義嗎?為什麼我們要在辦公室之間進行這麼多旅行?這次的經歷恰恰證明了之前你對可利用的前沿技術多麼無知」。
的確,隨著企業大舉投資雲計算、協作軟體和電子商務,第一季度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軟體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0.5%。
其中一個受益者是CardFree Inc.,該公司為餐飲經營者設計和運營線上和移動點餐系統。CardFree的首席執行官Jon Squire稱,該公司的應用軟體讓餐館能夠更好地預測和管理收到的訂單,以優化人員和產能調配。 (相關報導: 挨一針送一根》美國各地推奇招鼓勵接種疫苗 華盛頓州:打疫苗免費換大麻 | 更多文章 )
Monty's Good Burger最先採用了CardFree的平台,以保護顧客和員工的健康。該公司在洛杉磯地區開設了四家素食餐廳。顧客可以用手機點餐,無需在餐廳內排隊15分鐘至45分鐘。該公司的合夥人之一Bill Fold說:「隨著該應用開始深入人心,我們的業務表現特別好。」該公司約40%的收入來自於這款應用軟體,這使得員工為顧客服務的時間大大減少,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備餐上。這樣一來,各門店的員工數量與疫情前持平,但銷售上升了10%。如果沒有使用這款應用軟體,「我們的銷售將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