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2月公告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將私有地排除在傳統領域的劃設範圍,部分原住民團體在街頭抗議超過4個月,批評未回應訴求的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原轉會)只是「原地空轉」。但蔡英文總統表示,原轉會各個主題小組密集運作,「幕僚幾乎每周都在開會」,她很有信心。
原轉會副召集人浦忠成30日也指出,原轉會土地小組召集人蔡志偉(Awi Mona)已提出完整的工作計畫,將釐清原住民族土地流失的歷史真相。
土地小組將提交土地正義回復、國家土地制度改革與族群和解共生建議
由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蔡志偉帶領的原轉會土地小組,是原轉會的5個主題工作小組之一。根據蔡志偉提出的報告,小組將從國家/原住民族、政府機關/族群部落、現代/傳統、私有產權/集體權利之間的調和,向原轉會提交原住民族土地正義回復、國家土地制度改革與族群和解共生的建議。
除土地小組,歷史、文化、語言、和解小組的召集人也都在30日召開的第2次委員會議上提出工作計畫,各小組的工作期程都是3年,到2020年5月。
原住民代表擔心投入資源不夠 蔡總統:協調相關機關積極配合
因會議時間不夠,各小組的工作計畫內容,並未在委員會議上討論,但有部分委員就原則性問題提出關切。代表撒奇萊雅族的伊央.撒耘(Yiyang Sayion)發言時指出,蔡總統對原住民族的重視,從原轉會的成立以及她去年對原住民族的道歉,可以看得出來,從各小組的工作計畫,可以推測,「投入的資源不多,但要做的事非常多」;他擔心,投入的資源如果不夠,將不容易有成果。
蔡英文回應時指出,為了讓各小組的工作能有效推行,她希望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能協調所有相關機關積極配合,讓人力、預算等資源可以到位。
她表示,雖然原轉會每3個月才開一次委員會議,但每次會議之間,各個主題小組都密集運作,「幕僚幾乎每周都在開會」,加上各族群代表與族人間的意見徵集會議,她相信原轉會會逐步展現成果,她很少見其他政府機關能像原轉會這樣有效率的運作,這讓她對處理好原住民的轉型正義很有信心。
原轉會沒有獨立預算 由總統府與原民會支應、各部會分擔
原轉會是設置於總統府的機制,並不是獨立機關,沒有獨立預算。據了解,包括原轉會中英文網站製作、委員會議的網路轉播、各族群代表與族人召開意見徵詢會議的預算,主要由總統府與原民會的年度預算支應,也有其他部會協助分擔,例如4月份原轉會與魯凱族民族議會共同舉辦的傳統領域研討會,預算就是由林務局支應。在原轉會的5個工作小組已自6月開始運作後,據估計,原轉會每年所需預算約2000多萬元。
關於土地小組的工作計畫,蔡志偉在報告中指出,原住民族土地的流失,始自荷據時期,而土地被大規模國有化,則是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他引述最早研究這個議題、批判日本殖民政策的著名經濟學家矢內原忠雄在《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一書中所說的,當初國家運用強制力量與法律規則,取得大片山林、土地,助使資本家獲得最大利益,這也是台灣資本主義化的必要步驟。

蔡志偉:原住民族土地流失來自法律的歧視性安排,政府要重新研究調查、討論與協商
蔡志偉說,原住民族土地的流失,是因國家法律的歧視性安排所導致,也就是說,在國家法律上,原住民族未被視為是具有法人格的主體,這成為原住民族與台灣社會必須共同理解與回應歷史正義與土地正義的最大挑戰。
他指出,現在政府要藉由重新研究調查、討論以及協商,從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角度,釐清歷任國家政權從原住民族手中,以不正當方式侵奪的土地、財產、語言、文化、自治權的歷史,呈現這個發展過程的施政錯誤與對原住民族造成的傷害;土地小組將會以族群共存、共榮的目標,重建台灣的土地史觀為起點,與族人攜手書寫這塊土地的歷史,體現原住民族與其土地及自然資源所存在的特殊連結關係為宗旨,回復原住民族的土地正義。 (相關報導: 曾經是「敵人」的林務局示範反省 蔡英文:各機關應配合原住民轉型正義 | 更多文章 )
蔡英文在30日開場致詞時,向在街頭抗議的原住民團體喊話指出,族人對政府表達「更高的期望」,但有些長期累積的問題,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她希望原轉會的委員能持續鼓勵族人,以原轉會作為對話的平台,一起參與政府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重要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