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的外交可說是一波三折——2021年底,尼加拉瓜無預警的和台灣斷交。這其實也不是尼加拉瓜首次與台灣斷交,而這一次的斷交也因為總統的正當性不足,讓尼加拉瓜備受國際譴責。另外,宏都拉斯的準總統秀瑪菈.卡斯楚(Xiomara Castro)也曾經以「當選就和中國建交」作為宣傳政見,不過目前當選的她表示仍會維持與台灣的關係。值得高興的是,台灣在立陶宛的首都成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雖然受到中方壓力讓立陶宛總統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一度發表「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是個錯誤。」但歐盟各國皆表示將會支持立陶宛。2021年12月中上旬美國舉行的「民主峰會」,台灣也受邀參與。

最近,筆者正好讀了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對照今日台灣國際處境也深有感觸。當時的台灣人,是「亞細亞的孤兒」,無論討好或抵抗在台日人都受到歧視,遭受擁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中國人猜忌,若說自己是台灣人又飽受輕視與排擠,所以台灣人成了找不到根的孤兒。如今的台灣,是「全球化體系的孤兒」,在國際上處處受到打壓,無法加入任何重要的國際組織,各國縱然對中國各種不人道行徑充滿不認同,但由於其龐大市場誘因,譴責之於仍不忍切斷與其商業往來。雖然這兩年因為疫情使得中國更加被汙名化,而台灣也因為良好的防疫政策大受讚揚,不少國家開始在國際會議上為台灣發聲,也建立起友善的交流。
《亞細亞的孤兒》講述的是日治時期台灣人所受到的種種不公平。主人翁胡太明身處新舊時代交錯,小時候受的是漢學教育,後在日本政府政策影響之下,漢學式微致書院倒閉,不得已才進入國民學校接受新式教育。接受外來知識洗禮的胡太明剪去了象徵舊時代的辮子,引起家中長輩議論;家人的諸多作法也讓胡太明感到不認同,納妾的父親、寄居在自己家裡又總是投機取巧的阿三阿四。特別是自己的親大哥,勢利又自私,當上保正之後成了國家機器,欺壓鄉里鄰居,奉行皇民化運動,不僅將家裡改造成日式建築、穿和服、拿黑券,甚至罔顧家庭人倫,氣死自己的生母。最可悲的是,即便做到如此境地,仍得在日本人面前諂媚逢迎……總總行徑都讓胡太明感到厭惡。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心地善良而純樸的人想必是非常痛苦的,遭受到許多心理上的折磨。

自從前總統李登輝喊出「務實外交」的口號之後,台灣開始以輸出金錢、醫療資源、農業資源等方式換取外交關係,奇怪的是,台灣的邦交國仍是慢慢減少,有些台灣網友忿忿不滿的認為,台灣給予邦交國如此多的協助,包含人才、醫療、資金等等。我們就好像被拋棄的情人,仍兀自自我感動,似乎忘了比起國力、人才與資金,中國並不會輸給台灣。或許我們也該反思台灣對於邦交國的醫療援助也並非是人道的[1],仍是帶著利用與優越心理。 (相關報導: 避免俄烏開戰的最後外交拚搏: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務卿布林肯與俄方交鋒 | 更多文章 )
不僅是台灣透過醫療與經援方式維持邦交關係,中國對於此種外交手段也是行之有年——中國與台灣皆在1960年代開始採取醫療外交。又如近期斷交的尼加拉瓜索要不得「一億美元援金」,因此轉而向中國示好。再如2007年底與台灣斷交的馬拉威,快速而有感的接納了與中國建交的好處,快速發展起來的基礎設施如網路基地台、五星級飯店等等,給予的援助款項更是遠遠超出台灣所承諾資金的100倍。也許中國給不起馬拉威社會底層居民所需要的醫療資源,但所提供的各大基礎建設卻與高層官員的利益需求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