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友台法案與護台行動的提醒與啟示

美國選前的「聲援」是否會在選後成為真正對台灣的「伸援」,時間自會證明,然過程卻不能過度依賴美方片面承諾。(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昨(10)日率團抵台,他是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也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內閣官員,象徵美台關係的再提升,也意味台灣再次成為美中角力的擂台。蔡總統接見艾薩部長訪團時表達對中共打壓的遺憾,而艾薩則承諾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後可能成立新組織,並願意與「台灣討論參與意願」,充分展現惜台、挺台、護台善意,台美攜手抗中再成為國際鎂光燈焦點。新美國智庫(New America)韋伯斯特(Graham Webster),以「水壩決堤」形容川普政府先階段的抗中情節:「水壩已經決堤,川普政府正釋放所有內心被壓抑的各種點子,以圖升級與中國的衝突」(escalate conflict with China),這與川普總統之前簽屬《香港自治法》(Hong Kong Autonomy Act)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沒有一個政府比他們對中國更強悍」(no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tougher on China than this administration)前後呼應。

20200810-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見圖)與總統蔡英文會面,並致詞。(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 II)是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也是6年來首位訪台的內閣官員,象徵美台關係的再提升,也意味台灣再次成為美中角力的擂台。(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迫近,川普在對中態度上表現更為強硬,他不斷在熱火朝天的美中競逐中加油添柴,連帶也使靠近火爐的台美關係空前的暖烘烘。證諸之前友台法案的「連發」實屬序曲,而衛生部長訪台則藉落實前年3月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順勢匯集「水壩決堤」的抗中力道,以為川普低迷落後的選情注入強心針。綜整近年友台法案計有:2018年兩個月內陸續提出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Taiwan Defense Assessment Commission Act)及《台灣國際參與法》(Taiwan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Act);去年10月國會無異議通過,今(2020)年3月正式簽署生效,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 of 2019)的《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of 2019);2019年12月《2020國防授權法案》(2020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簽署生效;今年美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再加碼提出「台灣防衛法」(Taiwan Defense Act)草案,要求國防部確保美軍有能力阻止中共犯台。 (相關報導: 風評:台美「真朋友」?稍縱即逝的台美FTA 更多文章

如前述,美國會參、眾兩院近年展現挺台不遺餘力,通過多項友台法案,範圍涵蓋國防安全、軍事及經貿等領域,而《台北法》更將「護台範圍」擴及外交,並明確指出「美國支持台灣的外交友邦」(United States support for Taiwan's diplomatic alliances ) ,法案中更首創「賞罰制度」的設計,對友善台灣的國家給予獎勵,反之則檢討給予懲罰,這些都讓蔡英文總統欣慰之餘多次在公開或受訪中表達現在是40年來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候。然而除了對美國大哥「情義相挺」表達感謝外,美國友台法案及高層官員訪台行動背後又給了我們怎樣的提醒與啟示?

20200812-總統蔡英文12日於中常會針對香港議題發表談話。(顏麟宇攝)
《台北法》首創「賞罰制度」的設計,對友善台灣的國家給予獎勵,反之則檢討給予懲罰,這些都讓蔡英文總統欣慰之餘多次在公開或受訪中表達現在是40年來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候。(資料照,顏麟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