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投書中,提到部分有心人士為了護航政府失能政策,將批判的焦點轉到環團身上,老實說筆者認為這個非常的噁心,即便個人在能源立場上是「萬惡核電幫」與目前國內主流環團見解多背道而馳,但這種政治團體選前利用對方爭取支持、選後就過河拆橋、甚至造謠反咬對方一口的惡劣舉動,還是要正視聽一下。
藉由此一事件,相信許多真正熱愛環境與鄉土的有志之士們,已經知道部分政客、激進人士、與假環團的嘴臉吃相多麼難看,雖然能源立場不同,但筆者不會因此希望各位轉向擁核,大家都是為了這片土地的未來,即便道不同不相為謀,也不代表可因此拋棄身而為人的基本良知。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個個的喚起記憶。

上一篇投書已經提到,目前環團與在野黨所爭執的電廠建設項目,沒有一個跟2021年的缺電有關係,先以大潭為例,大潭電廠在2018年10月12日停止興建,跟公投沒有半毛錢關係;經濟部評估在觀塘三接完工後,台灣還能擁有1200MW以上的電力餘裕,就算不蓋也不會缺電,所以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便宣布停建,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觀塘換深澳」事件。
好吧!既然大潭停工是因為三接蓋完後還有剩餘,那造成現在停電的,就是阻擋三接的護藻礁聯盟害的吧?但真是這樣嗎?根據資料,觀塘三接預計在2022開始供氣,並於2025以前正式完工。對,只要思考邏輯還正常的都知道,今年是2021年,三接根本不可能影響今年的電力供應!
而且做人不要太過分,當年喊著「藻礁永存」、「我們都是潘忠政」、「外來政權掏空台灣」之類的口號,在馬政府時代擋下了最初版本的三接開發,怎麼現在就變成了「環團害死科技業」、「左膠阻礙國家建設」、「公投不同意我要吹冷氣」?且三接真要完全從缺電考慮,蔡政府的減少開發面積版本,還比馬政府最早版本少掉一半儲存槽,燃氣供應嚴重受創。
尤其看右圖洪申瀚竟然還點了個讚,明明自己當年衝第一線,最了解當時的狀況,現在竟然裝瞎裝聾當不知道,甚至還點讚支持這種胡言亂語,這樣的「環保立委」該用什麼詞形容,各位自己想吧,筆者嫌打出來都髒了鍵盤。

最後再來說高原與中火,高原電廠早在2019年的質詢中,市長鄭文燦就明確表示:「高原是我擋下的,就算沒有任何人施壓我還是會擋下」當時的質詢畫面至今也在網上瘋傳,只要拿高原電廠當關鍵字就能搜尋到。
中火這個就更有趣了,台中歷代市長最早用法條擋中火的人叫做林佳龍,打從立委時代就批判中火犧牲中部人健康,任市長後制定生煤條例限制中火用煤量,並多次砲轟台電燃氣建設太慢,當時黨團還因此封他為「勇於對抗中央暴政,歷代最勇敢市長」。結果中央變天後就什麼都變了,盧秀燕依條例施政卻反遭宣告無效,最勇敢前市長還在臉書上奉勸盧秀燕「地方不要對抗中央,緊咬中火無法改善空汙」。即便沒有盧秀燕擋著,中火燃氣也預計到2024才完成。
直到上個星期以前,經濟部、總統府、民進黨等官宣都一而再三強調「盤點2030廢核減煤不缺電」而且這還是完整考量到美中貿易戰、台商大量回鍋用電激增、與COVID19全球疫情爆發等等的影響,就算台商擠破頭搶著回台設廠、就算大眾運輸集體電氣化,未來用電也絕對充足到每年備轉10%、備用15%以上的穩定供應。這還更別說總統自稱減煤王,不僅保證持續減煤不缺電,而且未來還要推淨零碳轉型,總不能一邊喊零碳一邊推火力電廠吧?

你執政團隊都說電力到2030都很夠用了,還拿減煤當施政成績在宣傳,結果到2021就出現缺電,卻跑去怪環團跟藍營市長阻擋燃煤發電、阻擋2024以後才完工的發電廠?就像這次520演講對於能源的部分,來不及修正也不知道該如何修正的內容大家也看到了,整個就是笑話一樁。
最後額外補充,筆者對民進黨批判一輪,不代表認為國民黨是對的,核一二三封存而不延役的最大理由都是同一個:核廢料乾儲槽受阻,尤其核二還因為濕儲槽已滿必須提前退役,如果兩三個禮拜後因核二關機而導致電力不足,請把這帳也算國民黨一份,尤其朱立倫跟侯友宜兩任新北市長。
說到520,英國當天倒是有個好消息,就以此當本篇文章的結尾吧!英國核能協會、風能協會、太陽能協會,聯合要求政府應在2035達成零碳能源;是的,支持核能跟環保沒有衝突,跟建設再生能源當然也沒有衝突。

筆者挺核的最原始初衷就是保護環境,自然也同樣敬佩所有堅持守護土地、不因政治立場搖擺的環境鬥士們,即便您反核,這裡都致上深深的敬意。面對極端氣候,核能與環保、與再生能源並非對立而是互助關係,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在台灣看見合作的希望。 (相關報導: 疫情重擊內需 經濟部:向政院爭取近400億紓困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營事業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