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環團 文章列表
#
環團
約 1,46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財經
高鐵延伸宜蘭有譜?鐵道局回應爭議:要推動需先滿足2大先決條件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邁入環境影響評估階段,交通部鐵道局表示,環評審查為確認計畫對環境影響及其改善對策是否可接受的重要程序,後續仍須待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報告,才能確認計畫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也就是說,「環評通過」與「行政院核定」為推動本案的2大先決條件,缺一不可。
劉芯衣
2025-05-06 22:09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灣正在走向能源不自主不韌性的脆弱執政
賴清德總統於4月22日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下接見環團聽取60項建言,環團會後轉述賴清德提及為了處理台美貿易逆差,會將天然氣列為第一優先採購的項目,希望環團給予支持。但環團憂心,此舉恐讓天然氣接收站、儲氣槽等大幅增建,進而衝擊國安,並質疑碳排量也將大幅上升,連續42年排名第一的肺癌發病率,恐怕也將高居不下。
許耀升
2025-05-01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反對言論審查,請尊重公共討論的多元聲音
近日,社子島區段徵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女士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發文(原文連結),要求媒體下架署名「黃花麗」與「洪孝全」的投書,聲稱兩人為「匿名假人」,並批評內容不實。身為當事人之一,我感到遺憾,也有責任提出澄清與回應。
洪孝全
2025-04-25 06:00
新聞
國際
商業
行政命令變許願池?川普要求廢除「水流限制」,因為總統想開心洗澡、讓髮型完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上任至今連續簽署無數道行政命令,最新一批除了暫緩實施對等關稅,還有一條讓外界感到疑惑的規定,他要求能源部取消、多年來對蓮蓬頭水壓的限制,好讓總統能痛快地洗澡並維持自己獨特的髮型,川普甚至將這個限制,視為一種過度監管、認為會扼殺美國經濟與抑制個人自由。
李靖棠
2025-04-10 19:1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環評為何成為臺灣投資黑洞?拆解審查卡關的三大問題
近年來,臺灣的環評制度屢遭批評,企業抱怨重大投資案動輒延宕數年,環團則指責政府不夠嚴格,導致生態破壞與居民權益受損。根據環保署數據,近五年來,全國平均每年有超過100件重大開發案進入環評,但通過率僅約 40%-50%,部分案件甚至拖延五年以上,引發外界質疑:臺灣的環評制度是必要的環保機制,還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徐聖傑
2025-03-28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驚人差距!台灣勞工電費痛苦指數為何是加拿大安省的十倍起跳?
當民眾收到電費帳單時,鮮少人意識到自己正承受著全球罕見的「電價剝削性痛苦指數」。加拿大安大略省最新數據顯示,該省家庭用電每度僅2.12元新台幣(以下均同幣值比較),看似相較台灣調漲前的3.45元看似差距有限,但若攤開中位數薪資計算,台灣勞工電費負擔竟是北美工業重鎮的十倍!
黃其君
2025-03-16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四接環評過後……
爭議長達七年的協和電廠四接案通過環評大會審查了。審查過程中,環團等反對人士抗爭不斷,甚至採取衝上主席台,摔桌椅等暴力行動,卻絲毫無助於讓委員更加理解其訴求重點。
陳文卿
2025-03-16 05: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蔣市長,請強硬回應!公聽會不是「自救會」的亂場
3月11日,臺北市政府於士林區公所舉辦「社子島區段徵收事業計畫公聽會」,這是為禁建50年的社子島開發廣納民意的關鍵時刻。然而,會議尚未開始,一群號稱「社子島自救會」的人就聚集抗議,進入會場後更是大聲叫囂、摔桌椅,甚至與現場工作人員及警方發生推擠衝突!然而,眼尖的居民發現,這些鬧場分子許多根本不是社子島居民,因為他們上一週才剛在台中烏日反對區段徵收場合出現,如今又跑來社子島鬧場,顯然是一群職業抗爭分子與環保團體,把公聽會當成刷存在感的政治秀場!
洪孝全
2025-03-16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環團鬧場頻傳,環境部不該勇於動用警力維護公眾利益嗎?
環境部於2月27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協和電廠改建計畫(俗稱四接案)。會議開始前,經過協調,已報到的民眾均可進場發言。然而,會議進行約15分鐘,部分環保團體因不滿台電未完整公開廠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資料,以人數優勢衝上主席台高喊「程序違法」、「立即散會」,甚至丟擲椅子表達抗議。過程中,部分反對人士與里長發生肢體衝突,導致場面混亂,並有記者在推擠中受傷。
洪孝全
2025-03-07 05:30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四接環評,失職的環境部與不適任的環評委員
2月26日協和四接環評大會,之所以爆發衝突,主要是環團拿到一份台電內部的「土壤污染調查報告」,多個測點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最高達54倍。而台電卻隱匿未寫進環說書裏,要求環境部調查完成前,暫停環評審查。
朱淑娟
2025-03-04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四接、電價,賴政府一條道兒走到黑
毫無意外、四接環評本周就如「過個場」般的通過環評大會,環境部向全台證明了其政治服從性與「他是經濟部的小弟」外,接著3月要上場的電價審查,都顯示能源政策的嚴重問題,遺憾的是:民進黨與賴政府,顯然就是要「一條道兒走到黑」。
主筆室
2025-03-01 07:2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我告了台電!」王醒之控隱瞞四接「致癌劇毒污染」:環評就這樣死了
針對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天然氣第四接收站),環境部26日召開環評大會,途中環團不斷舉牌抗議,甚至上演丟桌子、霸占主席台的激烈抗爭,讓會議一度停擺,不過最後17位環評委員仍成功作成決議,通過四接環評。對此,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今(2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他已正式狀告台電,涉違反環評法、登載不實等罪;更怒批這次的環評「完全是事先寫好的劇本」。
張大任
2025-02-27 23:36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四接環評過關!17名委員一致點頭通過 審查過程吵到丟桌子
針對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天然氣第四接收站),環境部今(26)日召開環評大會,並於中午開始進行實質審查。雖民間團體剛提出土壤污染問題,認為程序審查上應該立即停止,但經環評大會中逐一詢問委員後,認為過去有疑慮的問題都有獲得解釋,最終經閉門會議討論,四接環評終於通過。
馮建棨
2025-02-26 20:06
新聞
政治
四接環評上午空轉!反對群眾衝主席台抗議 激烈衝突一度撞壞桌子
環境部今(26)日召開環評大會,會中審查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天然氣第四接收站),環團昨日提出四接範圍內有嚴重污染,質疑環評審查不應繼續,在會議中持續干擾會議進行,會議一度中斷、場面混亂,截至中午仍未進行實質審查。
馮建棨
2025-02-26 12:53
地方新聞
高雄
達標RE100及100%使用再生水! 台積電擴建計畫案通過環評初審
高雄市環保局於今(13)日舉行「台積電楠梓新建半導體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初審議會,針對公民團體關心本案溫室氣體排放衝擊城市減量目標部分,環保局指出,本案經使用再生能源、製程設備改善等碳排減量措施後,減少54%排放,未來增量亦將隨再生能源佔比提升而逐年遞減,環保局評估本案不影響本市2030年減量目標。
徐炳文
2025-02-13 16:21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蔡雅瀅觀點:協和小油轉大氣,碳排增為3倍
曾代表政府出席藻礁公投意見發表會,力挺中油三接開發的環保聯盟會長謝志誠,繼續力挺台電四接開發並以《可以反對四接,但別誤導社會大眾》為題,投書貴刊稱:燃油每度電的碳排為0.734公斤,燃氣複循環的每度電碳排為0.365公斤,環團指控「燃油換成燃氣,碳排不減反增」顯然與科學常識相抵觸;環團拿僅剩3、4號機組年發電僅約27億度的碳排放量和改建後可年發電180億度的碳排放量,放在一起比較,恐有刻意誤導社會視聽之嫌。惟查:
蔡雅瀅
2025-02-11 06: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謝志誠觀點:可以反對四接,但別誤導社會大眾
環境部於7日召開「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公聽會」,多個環團集結於環境部前疾呼「減排要有真行動,協和除役轉再生」,並指控「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改建成燃氣電廠後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增加623萬噸,將近現況3倍,碳排不減反增。」環團指稱,目前低度運轉的協和電廠、近年碳排平均年排放211萬噸,改建成燃氣電廠後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增加623萬噸,將近現況3倍,碳排不減反增。
謝志誠
2025-02-10 06:5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朱淑娟專欄:專家、專案分不清,四接環評又搞砸了
1月17日「協和四接」環評專案會議,因加入雙方推薦的生態、操船專家,開展出更多元的對話。不過,這種類似「專家會議」的安排,原本應單獨舉行,而不是跟「專案會議」混在一起。而且這是純討論的會議,不必像專案會議在最後閉門審查,只需把專家討論內容匯整後,提供給專案會議委員參考。
朱淑娟
2025-01-21 06:5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劉志堅觀點:四接環評審查,環團表現令人汗顏
身為環團的一份子,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環團」是一個正面的名詞,是一股社會進步力量的集合,但是昨天(1月17日)環境部進行協和改建(俗稱「四接」)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我卻對所謂的「環團」這個稱呼,感到汗顏。
劉志堅
2025-01-21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亮點」變「弱點」─郭智輝誰找的?
曾在內閣名單宣布時,被視為「亮點」的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8個月來光環掉盡、直接「拉黑」,從經濟部內到外界愕然發現,郭智輝不僅「事情不會作」,連「話都不會講」,亮點儼然變「弱點」。
主筆室
2025-01-18 07: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