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大吃無意識發洩、吃到沒錢就用偷的…她道出十幾年來心酸成長史:感謝暴食症保護了我

暴食症患者常會在吃下各種食物後進行催吐(示意圖取自網路)

人人都明白「貪吃」,卻對暴食症知之甚少。近年來,在各大視頻平台流行開的「吃播」,使得「暴食症」這一概念再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大量類似於「好羨慕,小姐姐又瘦又美還吃不胖」的評論,或許淡化了現實的殘忍和痛苦,人們不想去看到背後真實,患者們也為自己避開了大眾的視線而感到慶幸。

這或許是小鯨——這個90後、卻飽受暴食症困擾多年的姑娘,想要把她的故事講述出來的原因,來打破圍繞我們時代中最被視為致殘疾病之一的污名。

「你覺得吃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與小鯨見面是一個熱天的午後,她穿著清涼來到咖啡館,帆布袋看上去很文藝,頓時匹配了之前通話中她的聲音。從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這個笑容靦腆的姑娘,已經很久沒有正常「吃進去」過東西了。

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吃飯承載著與情緒相關的功能,我們對美食的治癒力量深信不疑。除了吃,還有什麼能讓人瞬間溫暖飽足呢?

當別人用「吃頓好的」來安撫一切煩惱時,小鯨卻說:「我已經很久、很久都沒有對吃東西感到開心過了。」她面臨的困擾是「吃」這件事本身,食物就顯得那麼無能為力。

小鯨被暴食症困擾已經兩年多了,吃飯對她來說是一種伴隨著痛苦的習慣。像是在半夜忍著睏意和疼痛的眼球堅持滑手機一樣,她常常會一邊感受著食物的油膩與胃裡充漲,一邊不停地往已經撐滿的嘴裡塞更多的東西。

她說:「這就是我的日常啊。不吃的話,我做什麼呢?」

她很懷念以前挺胖的時候,每天從早上開始,就樂悠悠地思考人生最重要問題——中午吃什麼?現在她雖然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吃東西上,但卻不想花一點心思,也絲毫不享受這個過程:「當你可以正常消化食物時,你是真正在享受它。這跟我處於暴食狀態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知道那些東西是一小時後就要吐出來的,所以吃什麼都無所謂了。」

「餓的時候,覺得整個世界都不會好了」

小鯨的外貌並不能讓人立刻將她與減肥聯繫起來,至少走在路上,絕不會有人上前推銷「小姐,對減肥感興趣嗎?」可小鯨的高中同學卻說,自打認識以來,她就一直在減肥的狀態。

事實上,暴食症患者大多有著正常水平的體重,他們所需要緩解的也並非僅僅是對於自己身材的焦慮。

兩年半前,小鯨大學畢業回到老家準備第二次考研究所。當時周圍的同學都已經賺錢了,有的進程較快,升職加薪展現出「人贏」苗頭。而她通過朋友圈看到別人豐富多彩的生活,愈加覺得自己在做一些「沒用」的事情。

「但我又有什麼資格抱怨,爸媽都這麼愛我,為我付出這麼多,而我卻一直拖累他們。」

小鯨的很大一部分負擔來自父母,她感到有義務要讓自己的情緒好轉起來,以此讓父母開心。於是,她再一次決定減肥,從改變外貌開始重塑生活。

「 當我看到體重秤上的數字一點一點變小的時候,我就會想要瘦更多,吃的更少。」節食給讓小鯨看到了即時的成效,但情緒上的變化也是立竿見影的。

「我一餓,心情就特別不好,會突然墜入一種空虛中,而且身體會強烈渴求某些食物。」 (相關報導: 瘦即正義、尖臉為美?研究指出,父母對自己身形外貌不滿意,將影響孩子自尊發展 更多文章

於是,用小鯨自己的話說,「我徹底崩掉了」,似乎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想要吃東西的慾望,將她從只吃青菜、黑麵包和純天然果醬的禁慾階段,直接拖拽到了燒餅、包子、餅乾等碳水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