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梳理有關烏克蘭危機的五個網絡熱搜關鍵詞,有助了解這場危機的來龍去脈。
七年來,烏克蘭東部一直在進行著烏克蘭政府軍與當地反政府民兵的一場戰爭,現在西方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指責支持反烏克蘭政府的頓巴斯民兵的俄羅斯計劃入侵烏克蘭。
莫斯科多次反駁關於俄羅斯計劃入侵烏克蘭的說法,烏克蘭官員2022年初也曾批評西方渲染即將到來的戰爭製造恐慌,對他們的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
2021年,烏俄關係加速惡化,雙方在兩國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2022年初,俄國和白俄羅斯展開軍事演習。烏克蘭在東部也舉行軍演。在北約方面,美國則向東歐增兵,向波蘭等地增派精銳的美軍空降82師官兵。
歐洲各大國則都為烏克蘭危機進行密集的外交斡旋活動,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領導人和外長們在內的歐洲國家政要頻繁出訪,密集穿梭於莫斯科、基輔、巴黎、柏林、華沙等地。跨大西洋的訪問和電話聯絡不斷。
BBC中文網梳理了有關烏克蘭問題的五大關鍵詞,有助於讀者一管窺豹,了解烏克蘭危機的來龍去脈和重大新聞事件背景。
諾曼第模式

2022年新春之際,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諾曼第模式」四方會談在柏林和巴黎等地恢復舉行。這是歐洲領導人希望能夠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主要平台之一。在這個模式中,德國和法國發揮關鍵斡旋外交作用。
諾曼第模式是一個外交渠道的非正式論壇,由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外交官於2014年成立。此前,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爆發了烏克蘭政府軍和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民兵之間的激烈武裝衝突。
「諾曼第模式」談判起於2014年,重點就是平息烏東地區衝突,以後曾舉行過多輪。衝突方在2015年達成了《明斯克協議》。2019 年以來,「諾曼第模式」談判未再舉行過。
它的名字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諾曼第登陸。因為諾曼第模式的第一次會議是在歐洲舉辦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登陸歐洲70週年的儀式期間在法國諾曼第舉行的,因此這個外交機制得以冠名。
歐安組織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OSCE)簡稱「歐安組織」,現共有57個成員國。它也是直接參與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角色之一。
歐安組織包括所有歐洲國家、前蘇聯解體後的國家、美國、加拿大、蒙古,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整個歐州和北美聯繫到一起的安全機構,是全世界最大的區域性組織。其主要使命是為成員國就特別是歐洲安全事務進行磋商提供平台。

1990年東西德國統一,前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華沙條約組織解散,大部分原東歐華約組織成員國陸續加入北約。而它們和前蘇聯在中亞的各共和國及蒙古也都加入了歐安組織。
1995年歐安會改名為歐安組織。它成為在歐洲、中亞等重大地緣衝突中的一個重要外交平台,包括緩解俄美矛盾。
明斯克協議
2015年,在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時任法國總統歐蘭德通過諾曼第模式進行的積極外交斡旋下,烏克蘭當時的總統波羅申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就涉及烏克蘭的一系列問題達成的一籃子協議。根據該協議建立了俄國、烏克蘭和歐安會三方聯絡小組落實該協議。

明斯克協議文件的簽字方是歐安組織、俄國政府、烏克蘭政府及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政府的代表。德國和法國領導人表示,明斯克協議就烏克蘭危機達成全面的政治解決方案。
明斯克協議主要包括烏克蘭東部頓巴斯衝突地區停火、撤軍、停火後政治經濟社會一系列安排,並包括烏克蘭憲法改革和頓巴斯地方選舉和自治等大量法律和政治指導性意見。
但明斯克協議並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衝突有關方面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協議,特別是停火、撤軍、政治改革等重大問題。在歐安會介入下頓巴斯的武裝衝突規模有限,但時有發生。
頓巴斯
頓巴斯是烏克蘭東部頓內次克盆地的簡稱,位於頓河下游西側,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這裏是烏克蘭最大的煤炭基地。它是前蘇聯最重要的重工業中心之一。
頓巴斯地區的概念主要位於烏克蘭東部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州境內。烏克蘭第5大城市頓內次克是頓巴斯的非官方首府。但頓巴斯並非這兩個州的全部。
在歷史文化上,烏克蘭首都基輔是斯拉夫文明的搖籃。而頓巴斯更與俄國有著歷史、語言、文化、民族和現實經濟的深厚紐帶。以俄語為母語者也佔當地人口多數,俄羅斯族人也約佔40%。因此,烏克蘭在明斯克協議中也承認頓巴斯地區的特殊性,並承諾給予其有一定的自治地位。
2014年烏克蘭東南部的克里米亞宣佈單獨加入俄羅斯,俄軍進駐。與此同時,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國與反俄國勢力在爆發了武裝衝突後,親俄勢力也宣佈成立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兩個獨立的共和國。但上述巨變沒有得到國際承認,美國和西方因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對俄國實施經濟制裁。
俄國則強調,克里米亞入俄是克里米亞人民的合法選擇,但俄羅斯在頓巴斯問題上不是衝突參與方,烏克蘭政府應與頓巴斯民間武裝通過談判解決當地問題。而俄國與烏克蘭就明斯克協議中頓巴斯的特殊自治地位和地方選舉爭議不斷。
2021年,俄國指責北約要批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要求,並武裝烏克蘭,向頓巴斯派遣僱傭兵等,意在劍指莫斯科。俄國還指責烏克蘭違反明斯克協議破壞停火,對頓巴斯俄族人實施種族清洗政策,要改變現狀。俄軍在俄烏邊境屯兵十萬,戰爭陰雲密布。
北溪2號

北溪1號工程開始於2011年,次年完工。2號工程開始於2018年,該工程可讓俄國輸送德國的天然氣量翻倍。北溪2號管道工程於2021年9月已經完工。普京說,只要德國批准,俄羅斯隨時就會通過北溪2號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但北溪2號項目受到東歐和美國的批評和反對。它一直受到烏克蘭問題的影響而延誤。北溪2號繞過了原來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的陸路管道,而這些國家依靠現有的管道獲得豐厚的資金收入。預計因為北溪2號烏克蘭一國僅能源過境費損失估計每年就高達約20至30億美元。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將北溪2號描述為「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稱俄國將以此來打擊烏克蘭和東歐國家。美國和英國都在烏克蘭與俄國的矛盾衝突中支持烏克蘭,並就北溪2號項目實施了對俄國的制裁。
北溪項目自開始就得到德國施羅德和梅克爾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據2021年5月份的德國一項民間調查,約75%的民眾支持北溪2號項目,約17%反對。在德國2021年大選朔爾茨政府上台後,仍在等待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認證批准這個耗資100億歐元(84億英鎊)的項目運營。
德國則一方面希望北溪2號緩解歐洲能源供應緊張狀況,同時也反對俄國將其用作針對烏克蘭等方面的地緣政治工具。
俄國方面則強調俄德北溪2號是經濟貿易交易、與政治無關。俄國還一直指責稱,美國反對北溪2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油氣國家希望向歐洲出售價格更高的美國頁岩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