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她道出致富關鍵,從6件事就能明白富人和窮人的差別在哪

窮人看的是眼下,富人看的是未來。(資料照/顏麟宇攝)

俗話說:「富人思來年,貧人思眼前。」這些年我們常聽到的一個詞,叫做「富人思維」,但究竟什麼是富人思維呢?曾看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窮人感慨命運的不公,於是去向神明哭訴,說這個社會真的太黑暗了,為什麼富人有錢又有閒,而像我這樣的窮人,拼命努力,還要吃苦受罪。

神嘆了一口氣,問道,「那你說怎麼才算是公平呢?」窮人說:「讓富人變得和我一樣窮,和我幹一樣的活,我不信,他比我有能耐」。神答應了。將一個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苦的人,並給了他們各自一座煤山,讓他們去挖煤,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

結果,窮人挖的很努力,很快就挖滿一車煤,轉手賣了錢,然後大吃了一頓,而富人很少幹體力活,幹到天黑才勉強挖了一車,賣煤的錢,只買了幾個饅頭充飢,其餘的錢都存了起來。過了幾天後,窮人還在努力挖煤,富人卻用存下來的錢僱了兩個人幫他挖煤,自己在一旁負責監督。

兩人挖煤當然比一個人快,富人很快的又累積到雙倍的收入,過了幾天,富人又多僱了幾個人,一個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努力的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賣煤的錢都吃喝花掉,基本沒什麼剩餘。而富人早早就指揮手下的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將這些錢一部分投資出去,一部分做起了生意,很快就又成了富人。

窮人看的是眼下,富人看的是未來

研究貧窮的根源的發展經濟學

窮人的特點就是安於現狀

擺脫窮人思維的六個原則

窮人看的是眼下,富人看的是未來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1942》,因為裡面一句對白一直讓我反覆思索,前幾天我又重溫了這部當時我是在出國的飛機上看過的電影《1942》,講的是1942年對日戰爭正處於僵持階段,又逢河南大饑荒,數百萬民眾忍受飢荒的痛苦,展開背井離鄉逃荒的旅程。

戲裡的男主角范殿元(張國立飾演),因為戰亂飢荒,一家人流離失所,本來是地方大財主的他也落魄到跟著家僕一起搶口糧,但就在面對著家破人亡時,他對著自家長工說了這樣一句話:「等我到了陝西,立住了腳,那就好辦了」。 「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長工拴柱說:『好啊,東家,我到時候還給你當長工!』」。同樣是戰亂飢荒,同樣落難到一窮二白,從底層爬起,十年後,財主仍舊是財主,而長工無論怎麼努力,到頭來依舊是長工。其實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他們差的是起點嗎?

已經把他們的財富階級都打成同一的階層時,你很明顯的看到他們差的是思維。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這也是我覺得富人和窮人的根本性的差別就在於格局,在於眼界。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說的好:「富人思來年,貧人思眼前。」富人總是想到未來該如何,但是窮人只能夠看到眼前該如何。因爲富人能夠高瞻遠矚,才使得富人越富,而窮人只看到眼前的短視近利,這只會使他們更加貧窮。 (相關報導: 怎麼知道一個人有不有錢?穿著行頭、豪車豪宅都不是觀察重點,看1物品就能知道 更多文章

研究貧窮的根源的發展經濟學

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三位美國的經濟學家,他們的研究方向叫做「發展經濟學」,說白了就是研究貧窮這件事情。他們深入世界上最窮的地方,仔細研究調查,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窮人把生活中多餘出來的錢亂花了,沒法做到存起來改善生活。也就是說,窮人不但不擅長賺錢,反而擅長浪費錢。所以說,窮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