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什麼是幸福?不是帳戶數字多幾個零,也不是一個人擁有所有財富。對奇美創辦人許文龍而言,真正的幸福,是來自「與人互動中的被需要」,是一種投資回來的快樂狀態。他坦言,自己過去種種回饋與制度設計,並非純然出於善意,而是「為了讓自己快樂」,用實際行動證明「利己與利他其實可以是一體兩面」。以下就帶你深入理解許文龍對幸福的獨到見解,或許能讓我們重新思考金錢與快樂的真正關係。
說到「幸福」,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東西。並不是說,有一塊東西叫做「幸福」給我去拿,而是一種狀態。
一個人的幸福,從何而來?像個守財奴一樣把錢緊緊抱住,對人卻很摳,每個人都不理你,這樣可以幸福嗎?
想想看,光是我一個人有錢而你們都沒錢,會產生什麼問題?一個人最怕別人不理他,回家時太太不理你,小孩也不理你,你賺再多錢也沒路用,對不對?這是非常嚴重的。再說,假如這條街上只有你有錢,這條街你敢不敢住?
這就是我前面講的釣魚哲學。一群人相約去釣魚,最快樂的情況就是大家都釣到魚。從這裡出發,一個幸福的環境,應該是大家看到我會說:「許桑你來了!」大家見面很快樂。快樂,就是要互相,我很有錢,但別人也加減有錢時,會比較快樂。而為了造成好的環境,你就必須使大家都好,所以最後,所謂理想的環境,就是一個「會受到別人尊敬」的環境。
到哪裡都受到歡迎的人,是一個好命的人。
你們要了解,我這幾十年來在公司所做的一切,其實是為了我自己的快樂去做的。一般人往往認為,我給員工股票是為了讓員工快樂,可是,事實上是給的人比較快樂喔!因為當我把錢給你,你永遠會認為許先生是好人,大家看到你就會說:「許桑,你做人有夠好!」
因此,也不要因為這樣就認為我賺很多錢分給別人,就是善意。說沒有善意,也可能過於極端,但也不能把它美化說我就是有這個肚量。我賺的錢也不想分給別人呀,我是為了我的快樂,才在公司設立員工認股、分配盈餘種種制度,完全和「善」沒有關係。所以,我不是純為了利他,是為了利己才利他啦!
至於說回饋社會,實在說,沒有人可以善良到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拿給別人去花,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從沒錢的時代把錢當做命,一路走來,會覺得其實錢是讓自己活得幸福的一個手段。若在很早期,有人要拿我的錢,我一定跟他搏性命,但到了後來,我發現若給你一些錢可以換得我的快樂,你會因此而尊敬我,也是不錯的事情。這種心情也是從無到有,慢慢產生出來的。所以我會去蓋醫院、建博物館,或是其他種種。
若你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你整天盯著「銀行簿仔」就好了,可是人生是要追求幸福,而幸福也需要投資。這是很現實的,要幸福,就得花錢。
作者簡介|許文龍
雙魚座,奇美集團創辦人。1928年生於台南運河邊貧民窟,從小半工半讀,31歲創辦奇美實業,成為台灣壓克力之父,63歲把ABS做到世界第一,70歲成立奇美電子,成為全球面板第四大廠。事業有成便將盈餘用來興建醫院與博物館,照顧故鄉人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自己物質欲望極低,平日釣魚、讀書、拉琴作畫自娛,是台灣備受敬重的幸福企業家。
作者簡介|林佳龍
一九六四年生於臺北市萬華區,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交通部部長、臺中市市長、立法委員、民進黨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安會諮詢委員、新聞局長、行政院發言人、國大代表、臺灣智庫董事長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早安財經《零與無限大(全新書衣版)許文龍360度人生哲學》 (相關報導: 不是工程師、醫生!律師直言「人生重來會改做2個賺錢職業」,免看學歷人人都能做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