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保缺漏,如何逼死獨居老婦?中風失能、3坪屋全尿味,他在台東看見地獄真貌

台灣的「在宅醫療」遠遠落後日本,問題究竟出在哪?(示意圖/Alexander C. Kafka@Flickr)

我太太Yukiko很喜歡泰源村,這裡的山跟她群馬縣的家鄉很像。進入泰源幽谷蜿蜒的山路,不輸給她家旁邊電影《頭文字D》中那座榛名山。當時,我們正在日本學習在宅醫療,出國前答應了台東聖母醫院,回台灣之後要過去台東,但是直到我們出國前,到底要落腳哪裡,都還是未知數。

「對我來說,到哪裡都一樣,因為我是外國人;但是那邊的人, 很需要醫師,你過去的話,對他們幫助比較大。」太太接著說。

就這樣,2016年夏末,我們舉家搬到後山,寄居在東河鄉泰源村本部落251號,天主教白冷會在泰源天主堂。這裡是台東聖母醫院在泰源設立的健康活力站,同時也是醫院的服務員和居家護理師平日工作、休息的基地。每週一、三、五有老人家到「健康活力站」這裡量血壓、血糖,唱歌、跳舞,還有各種課程和健康促進活動,到了中午,這群老人自己打開紅色大桌,「共餐」之後才回家。

「一起吃飯」的菜色,來自活力站旁邊聖母醫院的「部落廚房」。每週六天, 每天一餐, 提供獨居老人或無法自己煮飯的人一份「溫暖的便當」。每天上午十點半,送餐服務員將剛出爐餐盒放入保溫箱中,以接力的方式,開始一天的送餐接駁。事實上,泰源部落廚房, 只是八個廚房中的一個,台東聖母醫院每天提供近1000個便當,每年服務25萬人次的送餐規模,可說是台東長照的典範。

很多來訪的人好奇,為什麼要離開都市舒適圈,跑到偏遠的山區行醫呢? 為什麼我們住在天主堂呢?

住在泰源天主堂, 我們每天和工作人員一起吃大鍋飯, 村子裡哪位老人家有問題, 我們馬上出發去訪視, 稱為「被動往診」, 並且連同附近的個案, 也一起「主動拜訪」。當不同的個案有復健、營養或宅配送藥等方面的需求時, 都能夠透過泰源天主堂的「部落保健室」連結各種資源, 適時地針對個案提供協助, 而這也使得泰源天主堂成為台灣第一個「在宅醫療連繫據點」。

在宅現場:移居後山起點,台東泰源天主堂

早餐時, 活力站一位服務員A-Lan 問我, 對面的Mamu(阿美族對年長女性尊稱)一個人住, 出門不方便, 是不是可以幫她拿慢性病藥?

「咦,她有什麼病嗎? 以前都是怎麼拿藥呢?」我好奇地詢問。

「她中風過,所以都是託人家拿藥。」

「好,我們去看看吧!」我心想反正就在對面,毅然決然地主動前往拜訪。

一到患者家中,我按照慣例先幫Mamu 量血壓。

「哇! 血壓220耶! Mamu,妳多久沒吃藥了?」我驚呼。

「Hai Ya(很久、很久)。」Mamu 說。

「Mamu,你一個人住,那吃飯怎麼解決?」

「我打電話,下面的人會送菜過來。」

「醫師,Mamu 可以這樣拿藥嗎?」A-Lan 在一旁小聲詢問。

「賣菜的都可以送了,拿藥的當然可以。」我脫口而出。 (相關報導: 伴遺體說話700天後,送妻上解剖台有多痛?大體家屬淚崩告白,這款放手誰學得來 更多文章

小小的三坪房間充滿尿騷味,兩張桌子,桌上各放著一支電話。因為失能加上獨居,Mamu 好幾次有輕生的念頭,加上中風之後行動不便, 一切需求全仰賴電話對外連繫。諷刺的是, 雖然山區交通不便,但郵差會來,送瓦斯的會來,連送菜的都來了,沒想到「居家醫療」竟然最晚才來。要不是服務員A-Lan 機警,Mamu 什麼時候二度中風? 會發生什麼事? 沒人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