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12月6日正式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並著手開始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Tel Aviv)轉移到耶路撒冷,川普的聲明再度成為國際媒體討論的話題。在〈曾獲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以巴和平進程為何未能持續?〉一文中,我曾分析以色列政府對巴勒斯坦土地與資源的絕對控制,就是當前以巴和平遲遲未有進展的主因。如今川普對以色列強力支持,似乎更加證實國際社會主張的「兩國方案」,不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選項。
誰的聖城?誰的首都?
耶路撒冷地位歸屬問題向來是以巴兩方爭執的焦點。以色列先是在1948年透過戰爭手段佔領西耶路撒冷,之後在1967年再度以戰爭方式佔領東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政府透過法律明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完整與不可分割的首都。有鑒於耶路撒冷地位的敏感性,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個與以色列有外交關係的國家,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其大使館設在耶路撒冷。
芝加哥街頭7日出現抗議川普的人群,主張耶路撒冷應該是巴勒斯坦首都。(美聯社)
因此當川普公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一般認為此舉不僅無助於以巴和平,更會造成中東局勢的動盪、並且破壞當前以兩國方案為基礎的以巴關係。就連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沙烏地阿拉伯、約旦與埃及皆反對並告誡川普此舉將會危害中東區域的和平穩定。不過,美國白官聲稱,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乃是對事實的承認(Recognition of a Reality),而且將美國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
川普對於以巴問題的立場明顯偏袒以色列。他去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已表態支持美國大使館遷移至耶路撒冷,就任總統後,更任命曾支持以色列擴建屯墾區的大衛.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擔任駐以色列的美國大使。這一年來,川普在以巴問題的言行,有違美國作為一個公正調停者的角色。
有鑒於「兩國方案」對於以巴和平進展無所助益,近年來,「一國方案」逐漸成為學界討論取代「兩國方案」的替代選項。一國方案最終目標是,未來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聯合成立一個世俗民主國家,屆時這兩個民族將和平共存並享有對等權利。一國方案已經有許多成熟與嚴謹的討論,也有不少學術作品出版。以下分別舉出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兩方代表性的學者,闡述為何他們認為一國方案是唯一解決以巴紛爭的選項。
愛德華.薩義德:南非模式值得參考
薩義德指出,以色列將東耶路撒冷轉換成以猶太人為多數的城市,除了擴建猶太屯墾區、迫使當地巴勒斯坦居民離開家鄉之外,還阻止其他地區的巴勒斯坦人進入東耶路撒冷。另一方面,薩義德批評所謂的和平條約其實是一份投降協議,巴勒斯坦談判代表出賣巴勒斯坦利益,只有少數巴勒斯坦菁英階層得利,絕大多數的底層巴勒斯坦群眾仍未能獲得應有的權益。
面對這個困境,薩義德提出「南非模式」是解決未來以巴問題的替代選項。所謂的南非模式是以巴雙方學習過去南非人民如何終結長達四十多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在1994年正式廢除種族隔離之前,南非絕大多數的當地黑人居民受到少數白人種族與殖民主義者經濟與政治的剝削。白人統治者透過人口轉移與歧視性立法政策,掌握絕大多數的土地資源,限制黑人的自由移動。在經過數十年南非國內的社會運動、國際社會的聲援與西方大國經濟制裁等多重壓力下,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最終宣告瓦解。
伊蘭.帕北:質疑以色列歷史的主流論述
薩義德的一國方案或是雙民族國家理念啟發以色列的學者。伊蘭.帕北(Ilan Pappe)是其中一位代表。帕北是當前提倡一國方案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型學者。他在以色列國內被定義為「新歷史學家」。所謂新歷史學家是泛指一些以色列歷史學者利用以色列的官方檔案,重新建構1948年以色列建國的歷史,質疑當前以色列主流歷史論述。2006年出版的《種族清洗巴勒斯坦》(The Ethnic Cleansing of Palestine) 可說是他的代表著作。
帕北在書中利用檔案駁斥以色列在1948年以小搏大的建國神話。相反地,猶太復國主義者早有計畫大規模驅逐當地的巴勒斯坦居民。日後,帕北還出版了《被遺忘的巴勒斯坦人》(The Forgotten Palestinians)、《地球上最大的監獄:佔領區的歷史》(The Biggest Prison on Earth: A History of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以色列的理念:權力與知識的歷史》(The Idea of Israel: A History of Power and Knowledge)等著作,有系統闡述近70年以來,以色列是如何轉移、迫害與歧視巴勒斯坦人的歷史。
(相關報導:
「川普打開了地獄之門!」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憤怒巴勒斯坦人暴力示威 至少50人受傷
|
更多文章
)
帕北與薩義德的觀點一致,皆認為兩國方案不是處理以巴衝突的有效選項,唯有一國方案才是唯一解決爭端的方式。他批評以色列利用和平進程的外衣,在美國與歐盟大國的默許下,遮蔽佔領巴勒斯坦的事實。至於如何真正落實一國方案,這又與「去殖民化」有關。帕北表示以色列為一個殖民政體,深受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理念影響,視當地巴勒斯坦人為次等人種,阻礙海外猶太人的回歸。
至於當前的和平進程無法真正為以巴兩方帶來長期與持久的和平,這是因為以色列政府仍是用這種殖民式的思維看待巴勒斯坦人。若要達成去殖民化的最終目標,則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以色列社會的自發性反省,坦然承認1948年以來,以色列政府對巴勒斯坦人造成的傷害,並真正給予巴勒斯坦人應有的權益,如難民回歸權、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平等權與東耶路撒冷地位歸屬權。不過帕北似乎認為,以色列社會長期沈浸在猶太復國主義的環境,這種內部的自我轉變可能性不大。因此第二種方式則是巴勒斯坦人內部團結合作,並透過全球性質的BDS聲援運動,從外部力量施壓以色列,促使以色列內部發生變化。
今日美國總統川普公然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著實證明美國已不再是一個可靠與公正的調停者,完全倒向以色列這一方。過去20多年來國際社會主張的兩國方案已經失效。薩義德與帕北對於一國方案的討論不僅侷限在歷史與文化學界,還延伸到國際關係領域。美國新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對以色列的歧視性政策提出警告。他在〈巴勒斯坦的未來〉(The Future of Palestine)這篇文章提到兩國方案已經無法解決當前以巴之間的糾紛。他表示今日以巴之間的關係已經是以色列主導的種族隔離模式。以色列持續加強對佔領區內的控制,並准許巴勒斯坦人在破碎的土地上進行有限的自治。然而,以色列若仍無視於國際社會與海外猶太人的警告,持續這種歧視性的政策,在缺乏海外援助的情況下,將走向自我毀滅的結局。最終這塊土地將會出現由多數巴勒斯坦人主導的雙民族民主國家取代。
(相關報導:
「川普打開了地獄之門!」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憤怒巴勒斯坦人暴力示威 至少50人受傷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阿拉伯與伊斯蘭研究中心巴勒斯坦研究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