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民主只能偶爾綻放,專制卻是四季長青」伊朗從總統大選尋找生機

2017年5月20日,伊朗總統選舉投票,現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順利連任,支持者歡欣鼓舞(AP)

5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暫時遠離華府的政爭風暴,飛抵過去他撻伐不遺餘力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進行上任4個月以來的第一次出國訪問。在此同時,與沙國隔波斯灣遙遙相望的另一個國家,今年穆斯林世界最重要的一場選舉──伊朗總統大選──開始投票。

美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的三角關係

三個國家彼此間的關係環環相扣,沙國與伊朗雖然同樣崇信伊斯蘭教,但彼此水火不容,2016年1月斷交迄今,代理人戰爭(proxy war)持續在敘利亞與葉門延燒。美國則是伊朗認定的「大撒旦」(Great Satan),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與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之後,雙方關係完全破裂。2015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伊朗簽署核子協議,解除部分經濟制裁,卻讓沙國惶惶不可終日,深恐長年發展受壓制的伊朗會走上富國強兵之路。

先來看看5月20日伊朗這場備受矚目的選舉,溫和開明派的現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不負國際社會眾望,以57%對38%擊敗強硬保守派挑戰者萊希(Ebrahim Raisi),讓波斯灣上空少了一些陰霾。從國內政治經濟到區域安全形勢,伊朗這場總統大選的效應值得密切關注。

這次伊朗大選當選呼聲最高的魯哈尼與萊希(右)。(美聯社)
這次伊朗大選當選呼聲最高的魯哈尼與萊希(右)。(美聯社)

伊朗,一個時而民主、時而獨裁的「神權政治」國家

現任總統連莊成功,票數差距又頗懸殊,魯哈尼未來4年應該可以好好施展抱負,賡續前4年未竟之業,推動政經改革與開放,不是嗎?且慢,伊朗的政經發展外界向來難以掌握,因為它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政治體制;說它獨裁,它有民選的總統與國會(伊斯蘭議會);說它民主,它的總統與國會受到層層的束縛與鉗制。

伊朗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神權政治」(theocracy)國家,總統與國會各只有一部分的行政權與立法權,真正對國家大小政務拍板定案的是「最高領袖」(Supreme Leader)以及他所代表的伊斯蘭教士階層。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Wikipedia / CC BY 4.0)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Wikipedia / CC BY 4.0)

現任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與他的前任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一樣,都是地位崇高的伊斯蘭教什葉派阿亞圖拉(Ayatollah),但掌控領域遠遠超出信仰與精神層面,伊朗的軍隊、司法體系、新聞媒體都得聽他號令。此外,他領導的教士階層還透過專家會議(Assembly of Experts)、憲法監護委員會(Guardian Council)、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Expediency Discernment Council)等機構操控政務,確保伊朗不至於迷失其「伊斯蘭共和國」本質。

當然,「教士」並不必然等於「保強硬保守派」,魯哈尼的對手萊希固然是教士,但魯哈尼本人也是,伊朗溫和開明派的精神領袖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也是,三者都出身自伊朗神權治國的體制。換言之,如果你是一個期望國家更開放、更與國際社會接軌的伊朗人,你還是只能從這個體制中選擇支持的對象。 (相關報導: 伊朗總統大選》保守派復辟大敗收場 改革派總統魯哈尼連任成功 更多文章

2017年伊朗總統選舉5月19日投票,強硬保守派候選人萊希(Ebrahim Raisi)支持者眾多(AP)
2017年伊朗總統選舉5月19日投票,強硬保守派候選人萊希(Ebrahim Raisi)支持者眾多(AP)

從古文明盛世帝國到西方列強利益角逐場

伊朗古稱波斯(Persia),是一個擁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版圖曾經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位舉足輕重,19世紀之後國勢中衰,俄羅斯、英國與德國勢力先後介入。20世紀中葉之後,美國全力支持殘暴專制的巴勒維國王(Mohammad Reza Pahlavi),隨著巴勒維在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中垮台,美國從此成為伊朗政府與人民的頭號公敵──「大撒旦」。

伊朗前國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左三)與美國總統福特,攝於1975年(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伊朗前國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左三)與美國總統福特,攝於1975年(Wikipedia / Public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