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房地產在氾濫的資金潮簇擁之下,房屋、土地價格持續上漲,壽險、金控、建商與回流的台商,各路人馬紛紛湧向不動產,高價獵地訊息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根據商仲業者高力國際統計,今年截至上半年為止,全台土地交易金額高達一六五九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土地成交總額有望突破三千億
高力國際研究部董事梁儀盈說:「二○一九年土地交易總額達二七六五億元,市場普遍認為已創下歷史天量,但今年上半年獵地熱潮續演,壽險業者、建商等各路人馬積極儲備土地,使土地成交金額不僅超越去年水準,更創下歷年新高。」
商仲業者形容,今年土地市場是因為建商超前部署,以及壽險業狼性競標,促成一波逆轉疫情的榮景。世邦魏理仕台灣董事總經理朱幸兒更預測,今年全台土地成交總額可望突破三千億元,刷新去年締造的紀錄。
為何此時各路人馬瘋狂搶土地?戴德梁行董事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分析,因為全世界印鈔救經濟,且利息普遍偏低,導致現在麵粉等同於麵包價,買到土地的人都能在短期內獲利出場,房地產因而成為市場上的避險工具。

或許是看到市場資金瘋狂追逐土地,趁著眼下土地價格行情正好,中央與地方政府紛紛加大售地力道,加入這場賣地搶錢大作戰行列。
今年上半年賣地的政府機關中,以財政部國產署最積極。國產署上半年共推出十幾宗地上權招標案,引起業者群起競標,總共海撈近約四百多億元權利金。
最受矚目的標案是號稱「地王」的信義區世貿三館地上權案,最後由南山人壽砸下約三一二.七六億元拿下。其次,則是國泰營區設定地上權案,全球人壽以九十七.八億元高價標得。
桃市「售地歲入」差四十五億達標
光是北市世貿三館、國泰營區兩大地上權案,就讓國庫入帳約四一○億元。此外,國產署還成功標售北市大安區金華段、南港區玉成段等八筆地上權案,又再進帳逾二十五億元。這還僅僅是地上權,若再加上已成功標脫的國有非公用不動產,金額還要再往上加。
上半年標售成績豐碩,下半年國產署打鐵趁熱,預計將在八月公布二十五宗地上權案,預料這波搶錢大作戰將會更精彩。
而去年地上權案標售狂吸三百多億元的台北市,今年上半年卻表現得很「落漆」,標售成果不如預期。
不過,北市預計在十月重新推出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設定地上權案、台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新建營運移轉案,尤其前者權利金底價達九十八億元,預估投資金額將超過三百億元。
在新北市的部分,地政局於四月間舉行整體開發區十三筆土地標售,共脫標五筆土地,市庫進帳約六.八七億元。業者表示,新北市標售土地金額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地價相對較高的央北重劃區抵費地已賣光,剩下的土地價值度沒那麼高所致。
反觀桃園市則收穫滿滿,桃市地政局五月標售區段徵收抵價地,總共賣掉三十一億元土地,不只中路重劃區、八德等熱門區段土地搶破頭,就連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捷運山鼻站周邊土地也有建商出手投標。
據悉,桃市每年都編列一筆固定的「售地歲入」,但一八、一九連續兩年售地收入都出現收入短絀的窘況。今年桃市編列的售地歲入高達約七十六億元,上半年賣掉約三十一億元。
若桃市府要達到歲入目標,下半年恐怕要把壓箱底的好地塊拿出來賣,才能湊到預算目標。
除了中央與北台灣縣市努力賣地、標售地上權,中、南部各縣市地政局也拚命賣土地,包括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三都,上半年標地成績都非常亮麗。其中,台南市今年第一次區段徵收區土地標售上演「全壘打」,十八筆土地全部賣光,海噱近三十七億元。
為短期財政利益犧牲社會利益
政府拚命賣土地撈錢,以往總被學者批評為「帶頭炒地皮」。地政學者張金鶚就曾抨擊說:「政府僅獲得短期的財政利益,卻損失了更多的社會利益。政府帶頭炒高房價,一定會失去民心,這實在不是一個苦民所苦的政府應有的作為。」 (相關報導: 現金至上?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中古豪宅交易轉趨熱絡 | 更多文章 )
但在拓展財源的壓力下,政府似乎顧不得外界觀感了。不只賣地、賣地上權,甚至連都更案都能拿來賣。國家住都中心推出的台電嘉興街公辦都更案,美其名是招商,實際上是把都更案拿出來標售罷了。面對政府狂賣地撈錢,土地價格屢創新高,房價跟著上漲,一般市井小民完全無能為力。